【行業】主題公園-游樂世界,這邊風景獨好(25頁)

中國游樂場/器械類主題公園占據半壁江山,具有明顯主題的公園游客量明顯多于游樂場類公園。根據第三方旅游行業研究及咨詢機構美國 AECOM 集團的報告,按主題公園數量統計,在目前中國的主題公園中,游樂場/器械類占比最高為 53%,奇幻/卡通人物占比 16%,歷史文化占比 13%,動物/海洋動物占比 9%,自然/景觀占比 5%,演藝/媒體占比 2%,其他占比 2%。其中,具有明顯主題的公園游客量會明顯多于游樂場/器械類公園,游客量達百萬以上的大型主題公園中,有明顯主題的公園占比更高。

現代意義的主題公園起源于歐洲,興盛于美國。1952 年,荷蘭的一對馬都拉家族夫婦為紀念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的獨生子,興建了一個微縮了荷蘭 120 處風景名勝的微縮景觀公園“Madurodam”。1955 年,洛杉磯迪士尼樂園建成營業,標志著現代意義上的主題公園行業的開端。迪士尼通過卡通形象塑造獲得第一輪收益,并在其基礎上二次開發,將卡通人物和故事情節引入主題公園之中,獲取二次收益,此種運營模式至今仍是全球大多數主題公園的模仿對象。

隨著經濟發展,觀光旅游興起,微縮景觀公園開始涌現。1989-1994 年,深圳華僑城旗下的微縮景觀陸續建成并開始營業;1989 年“錦繡中華”建成營業。1991 年,“中華民俗文化村”建成營業;1994 年,“世界之窗”建成營業。與此同時,不再局限于影視基地的二次利用,主動將影視城與演藝相結合。1991 年,三國影視城開業。1996 年橫店影視城和宋城景區同時開業,此后宋城演藝推出“千古情”系列演出,持續至今。至此,我國的主題公園才真正的具有“主題”。但由于IP 不具有排他性,門檻較低,全國各地涌現許多類似主題公園,相似程度很高,重游率低下,因此導致一批主題公園的倒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