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衛星系列報告-天地一體無限溝通(32頁)

衛星通信是利用衛星中的轉發器作為中繼站,通過反射或轉發無線電信號,實現兩個或多個地球站之間的通信。衛星通信系統可以劃分為空間段和地面段。其中衛星空間段是整個通信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包括空間軌道中運行的通信衛星,以及對衛星進行跟蹤、遙測及指令的地面測控和監測系統;衛星地面段則以用戶主站為主體,包括用戶終端、用戶終端與用戶主站連接的“陸地鏈路”以及用戶主站與“陸地鏈路”相匹配的接口。

衛星通信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是地面通信的有效補充。地面通信依賴于地面基站的鋪設,即便當前基站覆蓋率很高,但是依然存在較多基站無法覆蓋或者經濟性價比較低的應用場景。例如海洋航行,飛機航空,以及地面上的一些偏遠山區等等。衛星通信通過太空中的中繼站進行轉發,可以極大的解決地面基站覆蓋的難題,能夠解決某些細分應用場景的剛性需求。

從軍用走向民用,從高軌走向低軌,衛星通信發展軌跡清晰。美國軍方最早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主要為了滿足海軍的通信需求,隨后租借給民間組織進行海上通信急救服務。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民間組織開始逐步發射自己的民用同步軌道衛星,正式拉開了衛星商用化序幕。然而由于同步軌道衛星距離地球表面較遠、傳輸信號較弱,一方面通話質量存在問題,另一方面對終端要求更高,也造成了高昂成本。為了改進前代同步衛星的缺陷,開始有公司提出中低軌道的衛星星座計劃,其中代表就是“銥星”與“全球星”。通過數十顆中低軌道衛星的聯網組成星座,對全球范圍進行覆蓋。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成熟,衛星互聯網逐步進入大家視野。各大公司提出了巨型星座計劃來完成對全球互聯網的覆蓋與支持,衛星星座的規模從數十顆提升到了百千顆甚至上萬顆,并且將衛星的運行軌道從同步軌道降低至 300KM,其中代表是 “OneWeb”計劃與“Starlink”計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