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中國云計算人才需求洞察白皮書(55頁)

國家多項政策支持云計算領域發展,人才需求緊俏。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支持與促進云計算產業發展的政策,積極推動云計算產業宏觀政策環境的良好建立。自2017年工信部發出《云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后,各地政府也陸續推出鼓勵企業上云的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從應用端擴大云計算的需求量,云計算產業的發展得以打下夯實的基礎。而在如此大的產業發展驅動力和快速增長的上云需求下,云計算相關人才培育體系的完善和與需求相匹配的人才輸出則顯得至關重要。

企業上云基于自身成本驅動與相關領域技術需求驅動。根據信通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無云計算使用的企業占45.3%。未來,中國企業對云計算的應用率將大力提高。第一,在《推動企業上云實施指南(2018年-2020年)》文件的推動下,企業上云環境將進一步得到優化,預計在2020年新增上云企業130萬家左右。第二,從企業發展自身角度來看,上云不但能幫助企業增效降本,還可幫助企業內部運營實現數據化、智能化。第三,以AI、IoT、大數據為代表的新興科技,由于對算力、存儲、實時性傳輸等方面有較高要求,云服務能夠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幫助相關企業高速發展。

企校聯動進行云計算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輸出成新趨勢。2018年,教育部批準開設了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為核心的新工科專業,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工科專業。相對于傳統工科專業,新工科培養出的人才面向新興產業和經濟需要,更具備實踐性和創新性。高校在課程設置的同時,也與國內頭部云廠商如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進行校企合作,實現產教融合。高校作為人才培養核心單位,能夠大批量輸出相關專業人才,合作企業可以提供企業生態體系供人才實踐,同時企業在高校中開發技能認證中心,對人才求職過程也起到一定的幫助。校企合作共同輸出“技術型”、”研究型“、”應用型“人才,加快云計算相關人才供給,推動我國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快速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