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非簽署方的第三方提供的,基于云服務的可靠電子簽名。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施行,確立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標志著電子簽名正式進入有法可依的時代。電子簽名指數據電文中以電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識別簽名人身份并表明簽名人認可其中內容的數據,可用于合同、單證及其他文件的簽署。第三方的引入意在解決簽署方間的信任問題,“互聯網+”新興業態的興起讓傳統軟件交付的、基于內網系統的電子簽章逐步轉向基于云服務的第三方電子簽名。2019年最新修訂的《電子簽名法》將“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動產權益轉讓的”從不適用文書中刪除,電子簽名的適用范圍得到進一步拓寬。
交易規模持續增長,合同訂立、履行和爭議處理有法可依。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30萬億元,同比增長8.5%,逐步由高增長進入到穩步增長階段。盡管電子商務在中國已相當成熟,但社交電商、跨境電商、直播電商、新零售等概念持續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同時電商平臺也在探索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等新商業模式。
采用狹義電商概念,面向銷售商品的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電子商務法》的定義,電子商務指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廣義的電子商務范疇極為寬泛,除典型的商品交易外,本地生活、在線旅游、長租短租等亦被包括在內。由于商品類和服務類電商平臺對電子簽名的需求場景存在較大差異,本報告聚焦于狹義的電子商務領域,即針對銷售商品而非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狹義的電子商務行業包括網絡購物和B2B電商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