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計算機-從Slack看辦公協作大時代(19頁)

即使在充滿傳奇故事的互聯網行業,Slack 公司的表現也絕對亮眼。短短五年的時間里,Slack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游戲公司,成長為市值百億美元的社交軟件新銳。截至 2019 年 4 月,Slack 變革了 150 多個國家 60萬組織機構的溝通方式,平均每周 100 萬條消息通過 Slack 軟件發出。財富 100 企業中,有 77 家正在使用 Slack。一直以來,Slack 的目標都是讓人們的工作更加簡單、愉快和高效(make people’s working lives simpler,more pleasant, and more productive),它現在正在一步一步實現這個目標。

Slack 起源于 Glitch 游戲開發團隊的無心之舉。Slack 的創始人斯圖爾特·巴特菲爾德(Stewart Butterfield)曾經作為聯合創始人在游戲中開發了圖片分享工具 Flickr。這項業務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并于 2005 年從游戲中分離出來,被雅虎以 350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2009 年,雄心勃勃的斯圖爾特·巴特菲爾德和他的公司 Tiny Speck 又投入開發一款名為 Glitch 的多人角色扮演類游戲。這款游戲以超現實主義的畫風、非戰斗的游戲機制和奇幻的世界觀設定一度吸引了許多玩家的注意。在研發設計這款游戲時,巴特菲爾德的團隊分散在紐約、舊金山和溫哥華三個城市,他們需要一款聊天工具來推動日常研發中的溝通合作。但是,當時的市場上并沒有專門針對團隊合作的即時社交工具,而現有的軟件遠遠不能傳遞程序員們不斷涌現的靈感。于是,巴特菲爾德和他的團隊決定自主開發一個內部軟件來解決游戲研發過程中的溝通問題。在這款軟件的基礎上,日后紅極一時的 Slack 正在逐漸成形。

在實戰中不斷完善,真正解決團隊協作的迫切需要。作為 Slack 的前身,這款內部交流軟件許多功能都是 Tiny Speck 團隊隨用隨加的,在這個過程中它逐漸豐滿起來,并且更加貼合工作環境中的具體情況。當團隊成員需要查找過去的聊天記錄,就添加文檔搜索工具;當他們需要與其他成員分享設計規范時,就編寫相應功能來實現。絕大部分初創企業失敗的原因,是沒有找到產品特性與市場需求的契合點。而 Slack 在其誕生之初,就已經解決了這個商業難題。它源于團隊的需要,它的開發人員同時也是它的使用者,它的所有功能也都是為了應對現實的溝通需求。這種天然的優勢,賦予了這個軟件巨大商業價值,盡管此時巴特菲爾德和他的團隊或許還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