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法醫DNA檢測行業全景圖(31頁)

司法鑒定業務量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8%。2005年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頒布實施,我國的司法鑒定制度改革拉開帷幕。《決定》中允許具備規定條件的法人、組織申請批準從事司法鑒定業務,全國司法鑒定機構數量開始快速增長,自2005年3789家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5014家;不過2012年開始完善司法鑒定機構的審查和退出機制,司法鑒定機構數量開始略有下降,但是作為司法鑒定主體的“四大類”(法醫臨床類、法醫物證類、聲像資料類和環境損害類)司法鑒定機構的數量依然保持逐年增長,自2012年2284家繼續增加到2017年的2606家。《決定》實施后,公民、法人和組織機構都可以自主委托司法鑒定機構進行司法鑒定,自此全國每年的司法鑒定業務量開始高速增長,業務總量從2005年的26.6萬件增至2017年的227.3萬件,增長了8.5倍,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8%。

法醫物證鑒定將保持20%以上的增速。自2005年以來,法醫物證鑒定和個人委托鑒定是增速最快的兩類鑒定業務,其中法醫物證鑒定是通過血液、細胞或其它體液組織對DNA進行檢測從而鑒定生物檢材的種類、種屬及個人來源;而個人委托鑒定業務包括了與法醫DNA檢測技術相關的個人識別和親緣鑒定。

國內DNA實驗室的年檢驗能力超過了1000萬條。公安機關DNA數據庫是指存儲大量人類DNA分型結果并能進行數據比對協助處理案件事故的數據庫系統,包括刑事犯罪人員DNA數據庫(前科庫)、刑事案件現場DNA數據庫(現場庫)、失蹤人員DNA數據庫(失蹤人員庫)和基礎DNA數據庫。公安機關DNA數據庫建設分為中央庫、省級庫和市級庫建設,法醫DNA檢測是公安機關DNA數據庫建設的關鍵環節,主要由省級庫和市級庫承擔。我國的公安機關DNA數據庫建設始于2000年,經過了2個五年規劃(2004-2008、2009-2013)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從第一個五年規劃期間的130余個DNA實驗室,信息總量200余萬條的規模發展到2016年的583個DNA實驗室,信息總量4435.8萬條(2016年5月31日),其中前科庫4071.9萬條,現場庫149.8萬條,失蹤人員庫59.4萬條,基礎DNA數據庫51.3萬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