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賽事擁有深度文化共鳴和龐大觀眾群體:競技體育本質是人類拼搏和競技的生物本性,雖人類已經進入文明社會,但拼搏競技的共鳴點仍然存在。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大眾對強身健體的大眾體育運動和賽事的參與熱情度也不斷提升,由此進一步增加體育賽事的觀眾規模。以我國體育人口為例,2018 年為 4.2 億人,2025 年有望達到 5 億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體育人口占比仍有差距,僅為美國的一半左右。
體育賽事是媒體平臺不可或缺的內容品類。視頻媒體平臺核心職能是提供不同觀眾剛需的內容品類,通過廣告和付費等商業模式進行變現,其中內容是行業絕對核心動力源泉。體育賽事由于其競技性可以長盛不衰。美式橄欖球聯盟 NFL 成立于 1920 年,至今仍然是全面最受歡迎體育聯盟,年收入達到 130 億美元;由于其主要男性觀眾受眾特性與其他娛樂品類互補;由于其頂級賽事影響力帶來“大眾現象級內容”稀缺性而成為媒體平臺必備。NFL 超級碗至今仍然能夠吸引 1 億左右家庭觀看,FIFA 足球世界杯同樣能夠做到“萬人空巷”。
體育流媒體時代正在來臨。從需求端和供給端來看,體育媒體流媒體化大勢所趨。需求端,用戶尤其是年輕用戶已經形成了從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消費內容的習慣,且新一代用戶內容付費意愿顯著提升。易觀數據顯示,2018 年在線體育月活用戶最高點已經接近 1億;從供給端看,流媒體平臺具有更強的規模效應和互動屬性(社區屬性更強),以及“升級版”的商業模式,相比于傳統電視主要靠廣告,流媒體平臺采用付費+廣告商業模式,中長期賽事版權核心競爭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