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各類垃圾處置方式中,焚燒發電占比較小,根據 2015 年數據僅為 12.8%。原因在于,美國地理條件得天獨厚,人口也較少,垃圾填埋相比其他處理方式長期占優;此外,垃圾填埋場與垃圾焚燒設施建設相比,建造成本與運行成本更低(短周期來看更加明顯),建設新焚燒廠也常面臨環保組織和公眾的反對聲音。
美國垃圾回收資源化利用方式近年來得到一定的發展。垃圾回收的前提是垃圾分類。美國的垃圾分類要求相對簡單,一般只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危險廢物等三類,傳統的垃圾分類教育大多也只列出可以回收的各類物品;同時,美國各地也采用了如垃圾區別收費、垃圾分類獎罰、飲料瓶抵押金、生產者責任延伸等制度進一步推動垃圾分類的實施。隨著垃圾回收資源化利用方式比例提升后,垃圾焚燒的比例也較難有進一步的提高。
城市化程度更高,產生的人均垃圾量也更多。1920 年,美國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與制造業就業人數不斷增加相適應,美國的工業化與城鎮化進程相得益彰。而后,美國加速向虛擬經濟領域和福利型社會轉向,疊加環保政策的完善、聯邦政府資金的投入也進一步推動了市政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美國的垃圾產生量和房地產周期有一定相關度。20 世紀 70-80 年代期間房地產市場的 3 次波動、90 年代后美國房地產新啟的長達 18 年的周期,市政環保投資均體現了較好的相關性,但因存量關系隨時間增長強度有所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