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并未拖緩我國 5G 建設進程。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升溫、華為進入美國實體名單等事件引起市場關注,投資者對于“在中美貿易不確定性背景下如何繼續發展 5G產業”這一問題較為關心。
我們認為 5G 發展應該分國內、國外分別看待。華為、中興在 5G 技術與商用能力上領先全球,中美貿易摩擦很難撼動華為在通信設備上的領先優勢。國內方面,工信部宣布近期將發放 5G 商用牌照,體現了我國 5G 建設進度沒有受到明顯影響。在牌照之后,運營商即可進行 5G 商用,相比此前 2020 年商用的目標,甚至會有所提前。網絡的提前建設有利于華為,華為目前商用準備較充分,單月出貨基站數已達 2 萬左右。而中興也有望受益于國內 5G 建設。諾基亞、愛立信在國內的 5G 建設中由于準備相對較慢,份額可能較低。國外方面,部分運營商如歐洲抉擇是否采用華為 5G 設備將導致 5G 建設放緩,而日本等國放棄使用華為設備有可能導致華為 5G 份額下滑。另外,4G 網絡由于海外存量較大,性價比高,替換成本高,因此華為在海外 4G 份額短期將不會明顯下滑。
半導體是基站的核心部件,是基站價值量占比最大的組成部分。5G 宏基站主要以 AAU+DU+CU 的模式呈現,其中 AAU 是原本的射頻部分 RRU 疊加有源天線所組成,同時基帶部分 BBU 分立成 CU 中央單元以及 DU 分布處理單元。其中 AAU 主要半導體芯片隸屬于模擬大類,如射頻芯片(濾波器、功率放大器、射頻開關等),而 DU/CU 主要以數字芯片為核心(如基帶處理芯片等,具體形態為 ASIC 或 FPGA)。DU/CU/AAU 都配以電源管理芯片以保證供電持續穩定。基站內光纖傳輸,光電接口芯片同樣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