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求職者,靈活用工滿足了更多樣化的就業要求。據 Staffing Industry Analyst 發布的2016 年靈活用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58%的人認為靈活用工是幫助自己找到永久性工作的一種手段;12%的人認為靈活用工是自己在尋找永久性工作過程中的主要收入來源;11%的人認為靈活用工能讓自己學習新技能、獲得工作經驗。
1950 年代以來,日本產業結構遵循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路徑。日本真正的戰后復興開始于 1950 年,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當時就業人口為 4000 萬人,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林業和漁業的人口為 1500 萬。1964 年,日本從事制造業的人口首次超過農林業人口。此后 30 年間,由于經濟飛速發展,制造業成為日本人最大的就業領域。伴隨 1991 年泡沫經濟破裂,日本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擴大就業,加大公共設施投資力度,勞動力從制造業、農林業向土木工程業轉移。1990 年代末,日本財政困難,公共工程費用難以為繼,土木就業人口持續下降,商業和服務業就業人數占比提升。2000 年以來,伴隨產業升級,日本信息和通訊以及醫療保健就業人數占比則有明顯提升。
為緩解產業結構變化下的勞動力不足,日本對勞務派遣的限制不斷放開。明治維新之后,勞動力整體供應不足,為保留企業員工,日本政府先后頒布《從業者雇傭限制令》(1939)、《從業者移動防止令》(1940)等,通過立法確立終生雇傭制度。1960 年代,日本對外貿易量迅速提升,對翻譯員、打字員、話務員等具備專業技術能力的勞動力需求明顯增加,但有償職業介紹仍被法律禁止。1986 年日本頒布實施《勞務派遣法》,承認勞務派遣合法地位,此后伴隨經濟快速發展,為緩解勞動力不足,日本對于靈活用工的政策規定在適用崗位、派遣期限等方面不斷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