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經濟波動同步指標,中日歐數據佐證結論。從直觀角度分析較好理解,經濟下行情況下企業將面臨裁員降薪,對于用工招聘將進一步縮減,而經濟的復蘇將先從企業效應和產能釋放開始,對于人力的需求將傳遞到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基本與經濟的變化同步。短期來看由于經濟存在下行、實體經濟去產能的背景下對于用工需求和第三方人服企業的需求將有所削弱,但當經濟出現復蘇的情況下,中國的人服行業市場前景和對于經濟的感知力將快于傳統消費品市場。(注:本文以靈活用工的人數增速與經濟增速數據進行相關性對比,同步效應明顯)
從前程無憂的季度數據與 GDP 增速表現來看相關性在國內仍適用:前程無憂從 04 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從季度營收增速與 GDP 增速的相關性來看在 08-15 年存在數據之間的正相關性。15 年 6 月前程無憂作價 2.5億元收購應屆生 100%股權,同時以 1870 萬元收購智鼎優源 60%股權,17 年以 1.2 億美元收購垂直招聘平臺拉勾網 60%股權,走出與 GDP 增速不一致的表現。智聯招聘從 14 年上市,科銳國際 17 年上市,基礎數據相對較少,難以在一個經濟周期下分析相關性。整體來看目前前程無憂作為在線招聘市占率約 30%的企業,經營數據與經濟高相關性能夠代表一定的行業規律。在經濟出現下行的情況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中在線招聘、靈活用工或中高端人才訪尋與經濟相關性較高。
短期因經濟下行壓力,外服行業存在業績放緩和估值壓制,長期來看受益于行業滲透率和中國的勞動力基數,人服行業有望產生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巨頭公司:從國內和國際的角度分析國內外市場規模和產品結構,中國的人服市場潛力較大,目前營收規模萬億級別。對標日本市場,靈活用工市場滲透率達到 34%,機構靈活用工滲透率達到 2.4%,市場較為成熟。日本從 1986 年政策開放到 08 年市場達到峰值,經歷了 12 年時間靈活用工規模提升 39 倍,規模達到三萬億體量(日本人才派遣協會口徑)。中國16-59 歲勞動人口總數為 9.02 億人,是日本就業人數的 11 倍。日本機構主導的靈活用工滲透率日本達到 2.4%,而中國 1%不到存在提升空間,獵頭業務的內資人均單產(41.1 萬元)遠低于外資企業水平(72.6 萬元)。從各項業務規模體量、滲透率和中國的勞動力基數來看中國的市場存在較大的發展機會。
國內的人力資源服務業與改革開放同步,1992 年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全面開展,2007 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提出“人才服務業”概念:1978 年國家包分配的人力資源配置制度開始被打破,1979 年北京市友誼商業服務總公司(北外服前身)成立,人力資源服務由此產生。1992 年中共十四大為人力資源流動打下基礎;2007 年國務院在《關于加快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首次將人力資源服務業寫進國務院文件,同時《勞動合同法》、《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等相關政策出臺。
2017 年全國人力資源服務市場行業全年營業總額達到 1.44 萬億元/+21%:中國的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通過借鑒國外先進的用工模式和國內創新,實現從單一人事服務向中高端人才訪尋、勞務派遣、招聘外包等多業態并存的格局延伸。2017 年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底,全行業共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 3.02 萬家,從業人員 58.4 萬人,實現營業收入 1.44 萬億元/+21%。2017 年,共為 3190 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了人力資源服務,幫助 2.03 億勞動者實現了求職擇業和流動服務。2017 年人社部印發了《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 2020 年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規模達到 2 萬億元,培育形成 100 家左右在全國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培育一批有特色、有規模、有活力、有效益的人力資源服務業產業園,從業人員達到 60 萬,領軍人才達到 1 萬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