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由低端向多元化推進,車型重心由價格優勢向性能、品質轉移。在我國大基數、城市分級背景下,自主需求本身呈多元性。目前大部分電動車自主需求集中在 12 萬元以下價格區間,以 A00 級車、A0 級 SUV 等小型車為主,主打經濟實惠;而中端需求對功能性和配置要求更高,此前燃油車市場份額被合資品牌抓牢,自主品牌仍在上探深入合資品牌腹地的過程中(如傳祺 GS8、領克等),電動車作為新增量市場,提供彎道超車可能性。電動車需求由低端向多元化推進,車型重心由價格優勢向性能、品質轉移。
運營市場與自主消費或將逐漸分離。相較于復雜的自主需求市場,運營市場評價維度較單一。在運營出行下,大多初購成本低、運營成本低、內飾外觀不差的車型都將納入選擇,例如燃油車的軒逸、雷凌雙擎以及朗逸等,而電動車僅多了續航因素。現階段,以滴滴出行、神州專車、曹操專車為代表的主流運營平臺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以期望開發定制版出行電動車,在成本和整車布置上實現最優。未來自主消費與運營市場或將逐漸分離,出行版電動車可簡化自主消費版配置,提高續航,目標導向更為明確。
國產化 Model 3 及蔚來對 30 萬以上級別燃油車型形成挑戰。30 萬以上的燃油車市場對品牌黏性極高,BBA 的地位難以撼動。中高端市場并未受汽車整體下滑影響,2018 年仍為增長態勢。而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勢力迅速占領高端市場,有望與燃油車直面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