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20年彩電行業發展變革探究(41頁)

黑電產業鏈較長,涉及的子行業眾多。黑電產業鏈主要可以分為四大板塊,包括基礎材料、部件制造、整機制造和銷售渠道。以目前主流的液晶電視為例,基礎材料包括玻璃基板、液晶材料、偏光片、彩色濾光片、背光源等。玻璃基板是生產液晶面板最核心的部件,占到面板總成本的 15%-20%。由于生產難度大,技術含量高,目前玻璃基板主要依賴進口,這也是我國面板產業鏈中發展相對滯后的環節。

陰極射線管(CRT)顯示技術引領了 20 世紀整個顯示行業的進展。CRT 電視機是由多個內置一個或多個電子槍的真空管組成的。當電子槍射出的電子束到達真空管前屏幕表面的內側時,屏幕內側的發光涂料受到電子束的擊打而發光產生圖像。CRT 電視機擁有可視角度大、色彩還原度高、響應時間短、生產成本低等優點。1925 年第一臺 CRT 電視機的試播開始了 CRT 電視對市場長達八十多年的統治,直到 2009 年 CRT 電視機的市場主導地位才被液晶電視占領。

CRT 時代中國彩電企業擁有可以與海外電視品牌匹敵的實力。中國企業在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同時具備更加低廉的生產成本,使中國彩電企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開始的價格戰使中國黑電企業打敗海外電視品牌,成功完成進口替代,期間產生了 CRT 時代的三大黑電企業——長虹、康佳和 TC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