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成為主流國家爭奪科技主導權的戰略級抓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 10 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所說,“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是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自從國務院去年 7 月正式印發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來,今年 3 月起法國、歐盟、英國、德國、韓國、美國等紛紛先后通過類似的國家戰略規劃或白皮書文件,從財政補助、人才體系培養、基礎設施建設以及 AI 應用落地等多方面提出各自的目標。
國內自上而下政策緊鑼密鼓,并逐漸推動公共安全與服務領域率先落地。首先從國家部委層面來看,自國務院規劃文件正式印發之后,科技部啟動重大項目、成立研究中心,建設國家級開放平臺,近期正式發布重大項目申報指南并明確給出經費補助安排;工信部則細化推出三年行動計劃,并通過項目遴選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教育部則先后啟動高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并成立專家組推動國內 AI 人才培養。其次從地方政府層面來看,至今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江蘇、安徽、浙江等近 30 個省市及地區發布各自人工智能規劃,并且各地在規劃發布之后通過舉辦人工智能大會、成立地方產業聯盟、與知名高校及企業組建聯合實驗室等多種形式引進人才與項目,并積極推動 AI 技術在安防、教育、醫療、公檢法、智慧城市等眾多領域落地。
從企業層面來看,國內外已有眾多科技巨頭高調宣布將人工智能提升至戰略高度。例如谷歌在 2016年提出“AI First”,微軟 2017 年提出“AI Redefine All”,國內有百度和騰訊先后在 2017 年提出“All in AI”和“AI in All”,華為則在今年 10 月正式發布 AI 戰略。當然,即便其余未曾在口號上公開宣傳的科技巨頭,其實際業務也早已面向人工智能進行重點布局,例如亞馬遜、Facebook等積極擴充 AI 研發部門,其中 Amazon 智能音箱更是成為全球銷量第一的 AI 單品,阿里同樣在云計算業務基礎上搭載 AI 技術推動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