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傳統金融業務轉型升級。人工智能+金融(AI + Finance)與金融科技在界定上存在明顯不同。金融科技主要是指廣義的新興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與金融業的結合。艾瑞認為人工智能+金融主要是通過人工智能核心技術(機器學習、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作為主要驅動力,為金融行業的各參與主體、各業務環節賦能,突出AI技術對于金融行業的產品創新、流程再造、服務升級的重要作用。本報告圍繞上述界定的人工智能+金融行業特征展開研究分析,描繪人工智能+金融行業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
技術進步推動金融行業由信息化向智能化方向演進。縱觀半個多世紀以來的金融行業發展歷史,每一次技術升級與商業模式變革依賴科技賦能與理念創新的有力支撐。按照金融行業發展歷程中不同時期的代表性技術與核心商業要素特點劃分,可分為“IT+金融階段“、“互聯網+金融階段”以及正在經歷的“人工智能+金融階段”,各階段相互疊加影響,形成融合上升的創新格局。如今的人工智能+金融發展階段,是建立在IT信息系統穩定可靠、互聯網發展環境較為成熟的基礎之上,對金融產業鏈布局與商業邏輯本質進行重塑,科技對于行業的改變明顯高于以往任何階段,并對金融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產生深遠影響。
不良貸款余額增加倒逼金融機構采取更加有效的風控措施。2011-2018這八年間,我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從4,279億元上升到19,571億元,其中2018年6月的不良貸款余額較2011年12月上漲了357%;不良貸款率從1%上升到1.86%,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從近年的走勢來看,傳統金融機構由于存在對系統和流程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及時監測違約風險的能力不足,系統性的風險預警機制尚未建立等原因,導致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同時在央行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實施以及監管日益趨嚴的環境下,金融機構需要改變以往的管理思路,通過運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不斷增強自身的主動式風險管控能力以便應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