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現金”or“數字黃金”:數據解讀比特幣十年發展。2008 年 10 月 31 日,中本聰發布比特幣白皮書“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System”(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并于 2009 年 1 月 3 日,正式開始運行比特幣網絡。
數字貨幣之困:難以超越比特幣。Bitcoin 出現之后,不少基于比特幣的技術架構進行改造、升級,又或是受到比特幣啟發自行開發新的項目,出現了各種比特幣的替代品,被稱為 altcoin,被翻譯為競爭幣或山寨幣。比特幣的代碼是開源的,這意味著復制比特幣毫無成本,數以百計的山寨幣蜂擁而上,也在 2013 年掀起了一波行情。據 Map of Coins 統計,截止 2018 年 10 月 31 日,有 667 種數字貨幣是基于比特幣的技術基礎進行參數修改發展演變而來,超半數已經宣告終止。
區塊鏈之惑:幣與鏈的分與合。為了實現“去中心化電子現金”的目標,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時結合了多種計算機技術,包括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后來這一整套機制被定義為區塊鏈。在山寨幣的浪潮過后,更多的人試圖借助區塊鏈來探索數字貨幣之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