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環節是組件成本下降的重要推手。光伏產業鏈相對較長,從上游到下游可分為原材料環節、制造環節和下游應用環節,此外還包括設備、輔材、BOS(系統平衡)等輔助環節。原材料環節主要是高純多晶硅料的生產,制造環節包括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生產,下游主要是光伏發電系統的建設和運營,多晶硅行業是光伏產業鏈研究的起點。
歷史回顧:2008 年是多晶硅供需及價格的歷史性拐點。20 世紀 80 年代起,在個人計算機和存儲器發展的帶動下,半導體市場掀起熱潮,對硅材料產業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到 20 世紀末,全球多晶硅的產量已經突破 2 萬噸,其中電子級多晶硅占90%以上。2003 年以前光伏市場總體較小,通過使用多晶硅工廠生產過程中不滿足電子級多晶硅標準的次級品應用于光伏即可滿足需求,因此,2003 年以前太陽能級多晶硅需求對多晶硅市場整體影響不大。
定價機制:邊際產能定價。多晶硅產品屬于同質化程度較高的原材料,在供不應求的歷史時期,行業內企業都能獲得很高的利潤率,在當前供過于求的階段,多晶硅的價格是由邊際供給的現金成本決定。2008 年多晶硅供需逆轉之后,在三四年時間里多晶硅價格較高點下降 95%以上,全行業的超額利潤不復存在,供過于求的總體形勢一直持續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