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載板是現代半導體技術發展方向的必需品。傳統的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簡稱 IC)封裝采用引線框架作為 IC導通線路與支撐 IC 的載體,連接引腳于導線框架的兩旁或四周,如雙側引腳扁平封裝(Dual Flat Package,簡稱 DFP)、四側引腳扁平封裝(Quad Flat Package,簡稱 QFP)等。
PCB 內部埋置元器件技術是行業發展的方向:英特爾于 2001 年提出了 BBUL(BumplessBuild-Up Layer packaging,無凸塊積層載板封裝),其核心是芯片和載板的互連不再是凸塊,而是芯片埋入載板內部直接進行互連。隨后各大封測公司甚至 IC 公司提出各種內置元器件的封裝技術,包括 EPS(EmbeddedPassive Substrate,埋置被動元器件)/EAD(Embedded ActiveDevice,埋置主動元器件),SESUB(Semiconductor Embedded in SUBstrate),MCeP?(MoldedCore embeddedPackage),普通 Coreless 和 ETS(Embedded Trace Substrate), Molded Interconnect Substrate(模封互連載板,或 MoldedInterconnect System 預包封互連系統),Via Post(銅柱導通孔技術)等。
全球 PCB 產業向中國大陸轉移,產品結構仍待改善。2008 年至 2016 年,美洲、歐洲和日本 PCB 產值在全球的占比不斷下降,分別由 2008 年的 9.30%、6.65%和 21.12%降至 2016 年的 5.08%、3.52%和9.69%;與此同時,中國大陸 PCB 產值全球占有率則不斷攀升,由 2008 年的31.18%進一步增加至 2016 年的 50.04%,全球 PCB 行業產能進一步向中國大陸等亞洲地區集中。
中國大陸中高端 PCB 產品占比仍然不足:2016 年,全球 PCB 市場中封裝基板占比 12.12%,但是中國作為全球 PCB 行業產值超 50%的地區,封裝基板在國內產值的占比僅為 2.65%,高端產品仍然由海外企業統治。
相較于傳統 PCB 行業的分散格局,IC 載板行業市占率較為集中:2017 年,全球 IC 載板產值前十名的全部是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企業。根據 Prismark 的統計,2017 年全球 IC 載板市場空間約 67 億美元,其中前十大 IC 載板企業合計市占率達到 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