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與傳統產業數據化轉型帶來大量數據存量。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傳統產業數字化的轉型,數據量呈現幾何級增長,據 IDC 預測,全球數據總量預計 2020年達到 47 個 ZB,2025 年達到 163 個 ZB,其中預計 2020 年我國數據量將達到 8060 個 EB,占全球數據總量的 18%。據智研咨詢統計,2015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約 60 億個,預計 2025 年全球物聯網連接數將增長至 270 億個,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 1000 億臺。連接數的急速增長,一方面意味著海量數據的產生,另一方面,連接設備往往還需要進行智能計算,即產生相應的算力需求。
數據是 AI 學習的基礎,算力是必備條件,計算成本下降推動算力需求增長。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指通過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如學習、推理、思考、規劃等),主要應用在訓練(training)和推理(inference)兩個環節。訓練需要通過大量的樣本數據訓練建立輸入輸出的映射關系,以此進行推理。在 2010 年后,人工智能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開始步入人工智能爆發期。據 Tractica 的預測,2025 年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 368 億美元。
PC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業務發展路徑。隨著人們需求的逐漸增多,技術的逐步發展,ICT 行業各類業務接踵而出,遵循著 PC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業務發展路徑。在 PC 互聯網時代,出現了以 Yahoo 為代表的搜索引擎,以 QQ 為代表的在線社交軟件,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網絡游戲亦進入大型網游時代;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3G/4G 網絡技術的發展,逐漸由 PC 互聯網發展至移動互聯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社交軟件由 QQ 逐漸變成微信,游戲由網游逐漸變成手游,還有新浪微博、滴滴打車、支付寶、美團團購、映客、抖音等多種應用軟件噴井而出,人們的生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更為快速便捷;當下,我們正面臨著一個新的轉折點,5G 技術的發展,芯片計算能力的提升,為萬物互聯做好了技術鋪墊,在物聯網時代,我們的生活將實現智能駕駛、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醫療等等多種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