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服務機器人產業和發達國家齊頭并進。根據我們前期研究,我國的服務機器人產業從資本、人才技術、制造基礎、企業數量/質量、市場應用各維度均不落后于發達國家,這也是此次展會最大的感受和驗證。
產業回歸理性,技術同質化背景下打磨場景,促進市場落地加速。通過和幾十家企業的溝通,驗證了我們前期報告中產業回歸理性的邏輯。大部分企業對技術、產品、市場的認知趨于理性的一致,即在當前技術仍為有重大突破、同質化仍持續一段時間的背景下,企業立足場景需求,深挖用戶價值、打磨產品,才能實際推動市場應用。
產業進入技術迭代——成本下降——應用加速的良性循環。我們詳細盤點了各類服務機器人的最新價格,大部分產品的價格均在下降,原因則是技術不斷迭代、成本下降。例如,目前商用機器人價格集中在 10萬-20 萬區間(之前是 30 萬元),消費機器人中的人形機器人價格從 3000元下探到 2000 元(優必選的新品和森漢科技的 Titan 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中的消防機器人價格也有所下降,核心零部件中的激光雷達鐳神智能、思嵐科技技術成熟、價格較低,在掃地機應用中逐步國產替代。
大部分企業采取多元化產品戰略提高收入,加速市場培育、技術迭代。企業紛紛選擇產品多元化戰略,我們認為原因有二,一是過去幾年市場放量較慢,多產品線提高收入,二是技術同質化背景,多個產品的研發和進入壁壘不算太高。企業的產品多元化對產業是利好,一方面會加速市場培育,另一方面各細分領域競爭加強,促進技術迭代和成本下降。
融資方面,帶來渠道資源的戰略股東備受青睞。因為市場落地創收是持續燒錢的服務機器人企業當前最大訴求,因此能夠渠道資源幫助業務落地的戰略股東成為融資首選。例如優必選 2017 年商用機器人的 2000 臺大單即是股東企業帶來,康力優藍下一輪融資計劃引進房地產企業也是希望能將商業機器人落地到房地產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