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為鋰資源大國,鋰資源儲量位居全球第二。根據USGS 2017年口徑,由于持續勘探,鋰資源在世界范圍內大幅增加,從大陸鹵水、地熱鹵水、油田鹵水和偉晶巖中發現的鋰資源總計超過5300萬噸,以金屬鋰計大約1600萬噸,其中智利750萬噸、中國320萬噸、阿根廷200萬噸、澳大利亞270萬噸(相比2016年增加110萬噸)。2017年全球鋰資源儲量智利占比48.18%(集中于阿塔卡瑪鹽湖);中國20.56%(集中于青海柴達木盆地和青藏高原的鹽湖);澳大利亞17.35%(擁有全球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偉晶巖型鋰礦床Green bushes);阿根廷12.85%(集中于普納高原的鹽湖區)。
從資源品位、難易程度、開采成本角度來說,目前全球以南美“鋰三角”的鹵水資源與澳大利亞的礦石資源最具開采價值。2017年,全球鋰及衍生物產量(以金屬鋰計)約4.3萬噸,澳大利亞1.87萬噸,占比43.49%;智利1.41萬噸,占比32.79%;阿根廷0.55萬噸,占比12.79%;中國0.3萬噸,占比6.98%。產量增加主要來自中國(同比增長30%)和澳大利亞(同比增長34%)。
我國重要鋰資源集中在青海和西藏。全球鋰礦以形態分類可分為鹵水型和硬巖型兩大類,66%存在于鹵水當中,34%存在于礦石中。我國鹽湖鋰資源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鹽湖中,鹵水類型主要為碳酸鹽型和硫酸鹽型。碳酸鹽型鋰資源主要集中于藏北西部的扎布耶鹽湖和東部的班戈—杜佳里鹽湖,硫酸鹽型鋰資源主要分布與柴達木盆地和藏北北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