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權的界定:從“盜版”到“未經授權”。隨著網絡對人們工作和生活的不斷滲透,目前侵權的主要方式已經從過去的復制權轉向了網絡傳播權,版權侵權并不再像過去一樣重點圍繞盜版展開,而是越來越多地移向對版權作品的未授權傳播權方面。
保障著作權者獲得合理報酬 。根據新華網,在2013年12月頒布的《教科書法定許可使用作品支付報酬辦法》正式實施,標志著教科書編寫、出版單位將開始按此標準向著作權人支付教科書選用文字、音樂、美術、攝影作品的報酬,廣大著作權人將從各類教科書中獲得應得報酬。
提高侵權賠償數額。根據人民網,在《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2013年修訂稿中,將《條例》中“無非法經營額或者非法經營額低于5萬元的”,罰款下限由10萬提升至25萬元;
加大司法保護力度。司法保護方面,數字版權領域案件數量大幅上升,案件審理對專業知識、技術掌握的要求不斷提高,互聯網產業發達地區案件量較高,知識產權法院在審理網絡版權案件中作用日益突出。
版權局連續13年全方位打擊盜版侵權。“劍網行動”是國家版權局聯合國信辦、工信部和公安部自2005年起連續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專項治理工作。針對網絡文學、音樂、視頻、游戲、動漫、云存儲、App等重點領域,集中強化對網絡侵權盜版行為的打擊力度,相繼查處了“天線視頻網”侵犯影視作品著作權案、“番茄花園”網侵犯軟件著作權案、“天籟村網”侵犯音樂作品著作權案、“霓裳小軒網”侵犯文學作品著作權案等一批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根據國家版權局統計,至2017年,“劍網”行動已經開展了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