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傳統IT 架構不能滿足用戶業務發展的需要。傳統IT 架構是以服務器、存儲網絡、存儲設備三大組件疊加形成的三層網絡,隨著數據的積累及應用的發展,這種架構面臨著一些在架構內很難解決的問題。
核心技術成熟奠定超融合架構落地的基礎。首先,CPU 虛擬化技術大力推動了服務器虛擬化軟件的發展,在 VMware 等廠商以及開源潮流的推動下,服務器虛擬化技術基本成為數據中心的標配。其次高速網絡、閃存、軟件定義存儲等技術的發展,使得分布式存儲在云計算時代獲得更廣泛的應用場景。而多核CPU 的普及使得服務器在運行服務器虛擬化計算的同時,還有能力運行分布式存儲軟件。
客戶需求提供市場來源。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帶來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應用落地使得大規模數據價值挖掘成為可能,客戶的應用對隨著業務發展的可擴展性和基于數據挖掘的決策支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速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分布式存儲訪問遠程節點的性能與訪問本地節點的性能差距大大縮小,為突破傳統存儲容量和性能方面的瓶頸提供支撐。因此具有更好擴展性更高彈性的IT 架構有效滿足企業級客戶在大數據背景下業務發展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讓一般企業也能享受到類似谷歌那樣易于管理、可擴展的本地分布式存儲,超融合架構應運而生。
更好的擴展性和更簡單的運維:一體機開箱即用的特點帶來更快速的初期建設和更簡單的后續運維,同時集群的架構設計使得超融合系統資源不足或性能不夠時只需增加相應的節點即可獲得更高的計算能力、更高存儲量和I/O 性能、更高網絡帶寬,滿足業務擴展性的需求。據IDC 測算,Nutanix 的一體機產品相比傳統基礎設施,運維時間將減少71%、虛擬化成本降低80%、存儲的部署速度提高85%。
更高的業務可靠性和更好的存儲性能:超融合的分布式架構避免了單點故障,應用的跨主機故障切換轉移保證業務的連續性。在存儲方面,超融合相對傳統存儲IO 路徑更短,業務虛擬機與存儲介質存在于同一個物理節點,可以實現最短路徑的IO 吞吐,實現高性能業務支撐。此外超融合系統可以通過橫向擴展來提升整套系統性能,支撐上層運行更多、更快的業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