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通信行業深度報告-車聯網千億市場(27頁)

廣泛而言,車聯網涵蓋車自身全部生命周期的信息以及車輛與外界交互的信息。這就意味著,從車輛研發、生產、銷售、使用、回收過程中的所有信息交換都被包括在車聯網中,因此,車聯網除支持車輛與交通三要素———人、車、路互聯,實現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應用以外,還將與移動互聯網、通訊網、智能工廠、智能電網、智能家居等外部網絡互聯,形成自車與人、車、路、網相互連接及信息交互的有效平臺。

車聯網概念提出近十年,發展卻不溫不火。細數車聯網發展歷史,2010 年車聯網開始發展;2012 年出現以安保為主的安吉星,是車聯網在最初的應用;2013 年到2015年市場發展雜亂,大多數公司集中在手機互聯、OBD、汽車后裝市場;2016 年到2018年,開始有汽車公司、互聯網公司、專業語音和導航公司開始合作。目前國內車聯網智能系統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車聯網發展重點集中在車載導航、車輛緊急報警、車隊管理、車內娛樂等應用方面,車聯網場景中的安全駕駛輔助、汽車共享等市場空間開發緩慢。

車聯網標準后置、跨界融合不夠,導致行業內部競爭混亂。車聯網涉及交通、汽車、信息、通信等行業,跨界深度融合是必然趨勢。美國早在2003 年就發布《車輛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的政策,為車路通信專門分配了通信頻段,之后又發布以5 年為一期的“ITS 戰略計劃”,引導車聯網產業健康發展。國內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車聯網發展標準,導致在車聯網巨大的市場規模誘惑下,互聯網巨頭、車企等產業相關企業紛紛入局形成“百家爭鳴”之勢,但是目前國內自主車企推出的多種車聯網智能系統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

車聯網主導方角色模糊,車企、互聯網巨頭產業發展協同效應不明顯。與PC 的先有軟件然后有硬件發展歷程不同,汽車作為傳統成熟行業先于網絡而出現。面對新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沖擊,在車聯網領域傳統車企的主導地位有所動搖,根據車聯網商業模式不同,可以將主導方分為車企、互聯網企業、政府、商業車隊和運營商。

關鍵技術研發階段導致車聯網功能難以落地。根據現階段所定義的車聯網場景,車聯網需要更先進的定位技術,更高的分辨率地圖自動生成技術、可靠直觀的人機交互界面等新型技術。目前,國內在定位技術、高清地圖領域和人機交互界面的技術都有新的突破,但是由于車聯網應用對設備數量、數據規模、傳輸速率等要求較高,目前的3G、4G 技術還不能有效支撐車聯網數據傳輸,車聯網大規模應用受到限制,在車聯網領域的技術融合還有待開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