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安全穩定,是優質清潔能源。20 世紀50 年代,美國和前蘇聯等發達國家相繼開始發展核電站。1954 年,前蘇聯建成了5000kw 的試驗性原子能電站,是世界上首座核電站;1957 年,美國建成了90000KW的希平港原型核電站。這些成就證明了利用核能發電的技術可行性。
核電清潔高效,是少有的優質能源。核電從發電機理上來講,屬于非化石能源,具備碳排放量少,清潔性高,安全穩定,利用小時數高等特點。
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過高,是造成當前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 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44.9 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9%,其中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0.4%。由于煤炭儲量中大量的低質量次煙煤和褐煤被使用,一次顆粒物和二次顆粒物排放量極大,這是造成我國當前大氣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
巴黎協議助推中國能源轉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大國承諾。2015 年12 月12 日,里程碑《巴黎協議》在各方的談判下落地,中國向世界做出承諾,1)將于2030 年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早日實現;2)2030 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下降60-6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4)森林儲積比2005 年增加45 億立方米左右。
我國發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清晰能源革命的路線,細化能源革命中長期目標。為積極主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6 年12月,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戰略指出到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 億噸標準煤以內,煤炭消費比重進一步降低,清潔能源成為能源增量主體,能源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非化石能源占比15%;到2030 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 億噸標準煤以內,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20%左右,天然氣占比達到15%左右,新增能源需求主要依靠清潔能源滿足;展望2050 年,能源消費總量基本穩定,非化石能源占比超過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