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數字音樂開啟后版權時代(30頁)

數字音樂進入后版權時代,未來發展重點在于提升付費用戶滲透率和拓展多樣化盈利途徑。回顧國內音樂市場發展歷程,20 世紀80 年代CD 進入中國,后由于盜版問題實體音樂市場發展受限,2000 年左右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數字音樂平臺興起,伴隨著數字音樂平臺的發展整合,以及版權政策的變化,中國數字音樂產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

數字音樂付費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未來付費滲透率及用戶ARPU 值均有較大提升空間,同時在線音樂平臺需探索多樣化盈利模式。2013 年起,數字音樂平臺開始探索商業化變現,數字音樂快速發展。2013 年,中國在線音樂用戶規模達到3 億,數字音樂市場規模達到74.1 億,同比實現3 倍增長。2013 年-2017 年,在線音樂市場實現了高速增長,2017 年數字音樂市場規模達到180 億元,其中在線音樂占比為75%,達到135 億元;在線音樂用戶規模超過5.6 億人,2018 年4 月在線音樂用戶達到6.1 億,在互聯網用戶中滲透率達到55.90%,未來用戶增長速度將逐步放緩。在線音樂市場未來的增長主要在于付費用戶增長及單用戶價值的提升,根據Questmoblie 數據,2018 年用戶月付費金額區間在5-10 元、10-20 元占比同比提升較大,占比分別為33.7%、29.5%,同比提高4.5 個百分點、1.1 個百分點;20-50 元及50 元以上的占比分別為13.8%、6.8%。

從競爭格局上看,騰訊音樂旗下三大平臺處在領先位置,國際唱片業協會發布的《2017 年全球音樂報告》顯示,騰訊音樂占據國內了超過70%的流媒體市場份額。從各平臺MAU 上看,騰訊音樂旗下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處于第一梯隊,2018 年5 月酷狗音樂、QQ 音樂、酷我音樂月活躍用戶數為2.28 億、1.95 億、1.07 億,同比增長分別為1.12%、4.56%、8.97%;其次為網易云音樂、咪咕音樂、蝦米音樂月活用戶數分別為0.68 億、0.18 億、0.13 億,同比增長22.71%、18.52%、-1.49%;其中網易云音樂和咪咕音樂、酷我音樂MAU增速最快。從用戶粘性上看,QQ 音樂、網易云音樂、酷我音樂、蝦米音樂、酷狗音樂處于第一梯隊,蝦米音樂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最長達到35 分鐘左右,月人均單日使用次數上看QQ 音樂使用次數最多達到12 次左右。

我國在線音樂行業的快速發展造就了音樂版權市場的繁榮,政策上加大力度打擊盜版音樂,推動我國數字音樂的正版化之路;2017 年版權局要求避免獨家版權,各大平臺實現版權轉授權,實現版權共享,各平臺開始進入原創版權培育階段。2015 年以前我國數字音樂盜版情況嚴重;2015 年,國家版權局要求網絡服務商于7 月31 日前下線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同時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規范音樂版權。各大平臺加大對于版權的購買,騰訊音樂先后獲得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索尼、華納、環球版權;阿里音樂獲得華研、寰亞等版權;太合音樂獲得滾石、海蝶、大石等版權。2017 年10 月,國家版權局要求幾大在線音樂平臺購買音樂版權應當遵循公平合理原則、符合市場規律和國際慣例,不得哄抬價格、惡性競價,避免采購獨家版權;而后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和阿里音樂先后進行了轉授權。隨著版權市場發展走向正版化、共享化,騰訊音樂、網易云音樂、阿里音樂、百度音樂等主要平臺開始進行差異化、個性化的網絡版權布局;涉足音樂原創,通過培育原創音樂人,參與音樂節目制作等方式培育自有版權。

版權爭奪戰推動行業步入規范化。從網易云音樂成立,到阿里收購天天動聽,再到QQ 音樂與國內外多家唱片公司合作,在線音樂市場競爭白熱化程度加劇。2014 年11 月,騰訊音樂旗下的QQ 音樂起訴網易云音樂侵權自己的623 首網絡歌曲,網易云音樂反告QQ 音樂侵權自己的192 首網絡歌曲,騰訊甚至一度關閉了網易云音樂在微信的分享接口。音樂版權之爭雖在一定程度上給參與者造成了競爭壓力,但同時也整合了市場資源,保護了音樂版權人的合法權益,推動版權市場向規范化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