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學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補充,解決供需錯位難題。教育需求來自于人類投資未來、平滑消費曲線的天性,因此教育行業天然具備抗周期、抗通脹的屬性。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以1993 年5 月為基準(=100),2018 年5 月美國教育行業的CPI 指數為338.5、所有項目(不包括食品和收容所)的CPI 指數則為161.3。
監管政策演變:從嚴控到放開,民辦學校正式進入規范管理階段。建國至今,民辦學校隨著國家政策的演變歷經浮沉。根據對民辦學校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的監管政策,將民辦學校的發展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矛盾1=日益增長的需求VS 有限的幼兒園資源。在1979 年放開民辦園限制后很長一段時期內,學前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幼兒園數量不能滿足適齡兒童的教育需求。截至2010 年,我國幼兒園在園人數約占全部適齡兒童的62%,學前教育行業的供給顯著小于需求。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全球四分之三的國家毛入園率達到了75%以上。
矛盾2=消費升級需求VS 普惠性幼兒園資源。教育經費聚焦滿足普惠性需求,民辦園市場空間逐漸轉向中高端需求。2017 年4 月出臺的《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到2020 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左右”的任務目標。隨著我國持續增加對幼兒園的財政性教育經費, 2016 年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已達到77.4%,剩余的未入園兒童以處境不利幼兒(包括農村幼兒、流動兒童、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為主,由于該群體的經濟能力有限,只能通過政府財政手段提供對應的學前教育資源。
民辦幼兒園的行業趨勢:2021 年市場規模近3000 億,約20%為中高端民辦園。民辦幼兒園2021 年在園人數達3400 萬人,年均復合增速約7%。2016 年我國幼兒園的在園人數共計4414 萬人,其中民辦幼兒園的在園人數為2438 萬人,占比約55%。根據《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2020年我國學前三年的毛入園率要達到85%、在園人數要達到4500 萬人。根據Frost & Sullivan 的測算,2021 年我國民辦幼兒園的在園人數將達到3400 萬人,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