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家居衛浴專題-整體裝修風起(27頁)

國際衛浴已形成西歐、北美、亞太三大品牌群。現代衛生潔具制造業起源于 19 世紀中期的美國和德國等國家,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歐美等地逐漸成為世界衛生潔具行業發展成熟、管理和技術水平先進的地區。21 世紀以來,中國衛生潔具行業發展迅猛,產品產量及質量、設計水平及工藝水平均得到快速提升,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全球已經形成了三大知名衛生潔具品牌群:以科勒(Kohler)和摩恩(Moen)為代表的美國品牌;以杜拉維特(Duravit)、高儀(Grohe)、樂家(Roca)和漢斯格雅(Hansgrohe)為代表的歐洲品牌;以東陶(TOTO)、伊奈(INAX)、惠達和箭牌等為代表的亞洲品牌。

大規模、短工期施工需求催生整裝衛浴。1964 年東京奧運會籌備期間為保證高品質、快速完成大量運動員公寓建造,日本人發明了可以現場裝配的整裝衛浴。整裝衛浴是由工廠預制的一體化防水底盤、墻板、頂板(天花板)構成的整體框架,在現場積木式拼裝,配上各種功能潔具形成的獨立衛生間單元,具有標準化生產、快速安裝、防漏水、節約空間等多種優點,可在最小的空間達到最佳的整體效果。

房價走高、人均住宅面積縮小,高效利用空間的整裝衛浴快速走紅。二戰后,日本迎來嬰兒出生高潮,人口數量激增,1960 年起隨著適齡購房人口數量維持高位、人均GDP 快速增長、城鎮化進程加快、國家采取寬松貨幣政策和國際熱錢流入,日本地價、房價大幅上漲,土地價格指數在1955 年至1990 年期間從2.19 上漲至133.90,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12.5%。狹小的國土面積與不斷走高的房價帶來的是人均住宅面積逐漸縮小,整裝衛浴具備高效利用空間的特性使其在日本市場中快速走紅。

住宅產業化、部件化推進,加速整裝衛浴普及。為應對住房緊缺,日本在20 世紀60 年代進入住宅大量修建期,為了保障建筑質量與提高建筑速度,政府開始大力推動住宅工業化進程,在1965 年制定的《住宅建設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工業化住宅占比需達到15%。政策推動下,日本住宅產業化迅速推進,1992 年裝配式住宅占比達到了17.8%。與此同時,裝配式建筑采用從建設到末端裝修一體化流水線式生產,部件尺寸和功能標準有固定的標準體系,住宅部件化成為主流。據日本工業化住宅建筑協會數據,截至2014 年日本各類住宅部件(構配件、制品設備)工業化、社會化生產以及全套衛生潔具、地板、墻面的配置比例在80%以上。整裝衛浴標準化程度高、安裝速度快的特點使其成為裝配式建筑“標配”,在住宅產業化、部件化推進過程中迅速得到普及。據《中國房地產信息》統計,目前整體浴室間在日本酒店領域的普及率已達90%以上,在住宅領域的普及率也超過70%。

行業零售規模穩步增長,衛浴人均消費額持續上升。日本衛浴行業零售端消費額在經歷全球次貸危機后的2011 年達到最低點122 億日元,此后開始觸底反彈,其零售端消費規模持續擴張至2017 年的138 億日元,2011-2017 年復合增長率為1.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