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是再生資源回收的主要市場,回收價值合計占比超過95%。2016 年,我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輪胎、廢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舊紡織品、廢玻璃、廢電池十大類別的再生資源回收總量約為2.56億噸,同比增長3.7%。2016 年我國再生資源回收總值為5902.8 億元,2016 年受下游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主要再生資源品種價格持續走高,總回收價值同比增長14.7%,其中廢電池、廢有色金屬增幅達34.1%和31.1%。
從回收品種看,普遍存在“利大搶收,利小少收,無利不收”的現象,基本上以價值較高的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及廢紙為主,基本形成了較完整的回收利用產業鏈。從回收利用率來看,1)2016 年廢舊輪胎回收率為42%(采用回收量/生產量,回收量來自商務部《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17)》,2016 年廢舊輪胎回收量為505 萬噸,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估算產生量約為3.4 億條,重量達1250 萬噸);2)2016 年廢鋼鐵回收率為76%(采用回收量/廢鋼產量,2016 年廢鋼鐵回收量為1.5 億噸,中國廢鋼協會估算16年底鋼鐵積蓄量80 億噸左右,廢鋼產量約為廢鋼積蓄量的2.5%,即2 億噸左右);3)2016年廢紙回收率為48%(采用回收量/中國紙及紙板表觀消費量,2016 年廢紙回收量為4963萬噸,中國造紙年鑒統計消費量為10419 萬噸);4)2016 年報廢機動車回收率為42%(采用回收量/報廢量,2016 年回收拆解報廢機動車為300.56 萬輛,合計721.3 萬噸,根據智研咨詢數據,2016 年汽車報廢量為716 萬輛)。企業在完成回收及分類后,直接販賣給下游的加工企業,作為中間差價的獲取者,利潤相對稀薄。個別品種甚至隨生活垃圾丟棄,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政策規劃再生資源行業2020 年總回收量達到3.5 億噸,對應2016-2020 年CAGR 為8.1%。依據2017 年1 月25 日工信部、商務部和科技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商務部等五部委于2015 年1 月21 日印發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中長期規劃》(2015-2020 年)等文件,到2020 年,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5 億噸,比2016 年的2.6 億噸增長36.5%,即2016-2020 年年均復合增長8.1%。
按規劃,廢有色金屬、廢紡織品、廢舊輪胎回收量2016-2020 年增速最高。根據《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20年廢有色金屬利用規模預計達1800萬噸,較2016 年增長92.1%,其中再生銅440 萬噸,再生鋁900 萬噸,再生鉛250 萬噸,再生鋅210 萬噸;到2020 年,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量達到6.9 億臺;廢舊輪胎回收環保達標利用規模達850 萬噸,增長68.3%,輪胎翻新率達8-10%;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量900 萬噸,增長233.3%。此外,引導廢鋼鐵加工企業消耗廢鋼1.5 億噸,與2016 年規模基本持平,但煉鋼中廢鋼比將由目前的12%左右提升至15%;2020 年國內廢紙回收利用規模預計達5500 萬噸,回收利用率達到50%;到2020 年,報廢機動車再生利用率達到95%。
預計到2020 年再生資源總市場空間約8310 億元,對應2016-2020 年CAGR 為8.9%。根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的統計,目前西歐、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已達到90%左右,回收加工水平也較高;而我國在這方面仍處于落后水平,當前我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不足70%,根據工信部印發的《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2020 年,我國主要再生資源利用率提高到75%,我們測算市場空間近萬億。我們測算廢鋼鐵、有色金屬、廢電子產品、廢塑料、廢舊輪胎、廢紙、廢紡織品7 種廢物到2020 年市場空間約為8091 億元,考慮還有剩余3 種廢物(廢汽車、廢玻璃、廢電池)的回收價值(剩余3 種2016 年總價值占比為2.6%),假設占比不變,我們估測到2020 年全市場空間價值回收量在8310 億左右,對應2016-2020 年CAGR 為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