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智能制造-強國戰略的必經之路(56頁)

智能制造:產業升級的必經之路。改革開放40 年,中國經濟已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經濟新常態,過去依靠低成本、低價格及大規模生產能力的優勢也將逐漸削弱,中國制造業面臨著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提升的問題,迫切需要通過智能制造技術重塑中國制造業的新優勢。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特征。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驅動著產品智能化、生產過程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智能化在制造業的實現,并支撐制造業轉型和構建開放、共享、協作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新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也催生著新的產業模式,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制造、網絡精準營銷、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成為了可能。

智能制造發展需經歷自動化、信息化、互聯化、智能化四個階段。自動化階段體現在高自動化水平的智能裝備替代低自動化水平設備,信息化階段主要表現為智能化元件提高產品信息處理能力,互聯化階段將建設工廠物聯網、服務網、數據網、工廠間互聯網,實現裝備集成,智能化階段表現為通過傳感器和機器視覺等技術能夠實現智能監控和決策。

政策密集出臺,催化產業高速發展。中國已是世界制造業大國,但其競爭優勢聚集在中低端領域,在高端制造業領域方面競爭力略顯不足,并且面臨著發達國家“高端制造回流”和發展中國家“中低端制造分流”的雙向擠壓,為此自2015 年起,中國密集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相關政策,為智能制造的實現做出戰略規劃和指導。十九大亦提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要求。

智能制造成各國制造業戰略核心。當前,新興產業和產業革命正在興起,全球工業體系、發展模式及競爭格局均發生重大變革,因此除了中國外,智能制造也成為其他工業化國家的主攻方向,許多國家陸續出臺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制造業發展戰略,如美國大力推動以“工業互聯網”為核心的智能制造戰略布局,德國提出的“工業4.0”戰略舉措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