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B站、光線、奧飛看動漫發展趨勢(56頁)

中國動漫產業界定及市場規模。中國動漫自 2004 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印發《關于發展我國影視動畫產業的若干意見》及 2006 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來,行業主管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2006 年《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動漫產業主要指為以“創意”為核心,以動畫、漫畫為表現形式,包含動漫圖書、報刊、電影、電視、音像制品、舞臺劇和基于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手段的動漫新品種等動漫直接產品的開發、生產、出版、播出、演出和銷售,以及與動漫形象有關的服裝、玩具、電子游戲等衍生品的生產和經營的產業。據比達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6 年底,中國動漫產業產值達到1320 億元,同比增長16.6%。近年來,動漫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快速發展,2017 年中國動漫產業產值將達到1500 億元,同比增長13.6%,動漫及動漫衍生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500 億元。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歷程。1926 年萬氏兄弟打造了中國第一部獨創黑白無聲10 分鐘動畫短片《大鬧畫室》,助推1926-1945 年中國動畫進入萌芽探索期。1957 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成立,主要從事影視動畫片制作及衍生品研發,年產量達到14-15 部作品,建廠后共攝制美術片428 部,占全國美術片產量80%,代表作品《大鬧天宮》《葫蘆兄弟》《寶蓮燈》等助推1957-1965 年中國動畫進入繁榮期;1965-1976 年中國動漫發展由于計劃經濟停滯十年,未形成獨立動漫產業;1976-1989 年改革開放后由于中國動畫多為粗放外包進而未形成商業運營模式;1990-1999 年中國動漫采用外部承接項目模式與大力發展動漫產業并舉進入代工生產期;2001-2012 年主要為動漫產業培育期,政策開始扶持國產動漫發展,作品主要以低幼為主;2013-2017 年為中國動漫產業發展期,移動互聯網加速動漫產業傳播與生產,助推視頻平臺崛起,騰訊視頻、愛奇藝、B 站等進入動漫產業,文娛產業在資本與需求加持下助推產業鏈逐漸發展,在此期間投入與孵化的作品有望助推2018 年后中國動漫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

從盈利來源看,動漫產業主要通過動畫發行和動漫衍生產業鏈運營(包括圖書、音像、玩具、服飾、食品等衍生產品銷售)環節取得收益。動畫通過發行播映回收部分或全部成本,并在受眾中形成影響力及品牌價值,從而促進衍生產品的銷售,提高其商業價值;衍生產品銷售形成的收益進一步投入動畫創意、制作,形成動漫產業鏈的良性循環。

從商業模式角度看,從迪士尼的全產業鏈經營商業模式到皮克斯高度集中的高價值商業模式,從知名動漫企業如動畫企業夢工廠到動漫玩具公司孩之寶均在各自領域占有一席;從打造中國動漫玩具縱向一體化的奧飛娛樂到綜合運用平臺的萬豪卡通、全產業鏈與多元化商業模式的華強各具特色;動畫企業如上海河馬動畫設計、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辰卡通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宏夢卡通發展有限公司、環球數碼媒體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卡通企業完美世界、蘇州蝸牛、動漫消費品服飾的美盛文化、動漫授權企業廣州藝洲人均在中國動漫產業鏈中扮演一環。

中國動畫行業-電視動畫。2018 年2 月中國原創學齡前系列動畫《洛寶貝》英文版正式登陸澳大利亞ABC電視臺ABC KIDS 頻道,憑借精良的國際水準不再限于本國傳播,洛寶貝動畫IP 走進全球業內領導視野。2018 年3 月奧飛娛樂奧飛娛樂與Entertainment One(簡稱eOne)宣布達成IP 合作,雙方將就eOne 旗下的小豬佩奇(Peppa Pig)展開一系列產業合作,今年陸續推出全新玩具系列,未來將協商開展更全面的合作。縱觀中國動畫片發展史,1941 年上映的長篇動畫《鐵扇公主》在亞洲取得轟動;1950-1976 年中國動畫美術片涌現一批藝術與技術人才;1960 年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以及著名動畫片《大鬧天宮》《小鯉魚跳龍門》《驕傲的將軍》《漁童》《孔雀公主》《哪吒鬧海》均在該時期涌現;1977-1985年中國動畫進入新創作時期,如《阿凡提》《南郭先生》《女媧補天》相繼問世;1985-1994 年中國出現了《海爾兄弟》《舒克和貝塔》《邋遢大王奇遇記》,但同時海外如日本的新穎題材動畫受到中國觀眾喜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