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1.1萬億軍費深度分析(86頁)

8.1%的中國國防費用增速超過去年。2018 年是本次軍改的截止年份,也是各項軍隊與兵種改革的關鍵之年,并且處于十三五前期,武器裝備采購與重點型號研制處于重點推進期。

國防預算絕對額絕大,體量效應將逐步顯現。2017 年國防預算支出約為10443.97 億元,增長7%;2016 年中國國防預算支出為9543.54 億元,增長7.6%;2015年中國國防預算支出為8868.98 億元,增長10.1%。目前軍費體量正處于萬億關口,對于主營軍工業務產品的優質軍工上市公司而言,體量增長帶來的增幅效應遠勝于行業平均增幅。

軍費的有效性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始于2015 年軍隊改革和中央高層反腐將促進國家軍事力量的快速發展,反應在軍費上,我們認為軍費的有效性將進一步加強,在本次軍改中,壓減老舊裝備部隊,精簡機關和非戰斗機構人員成為了重點。三個方向都直指軍費利用的有效性,換句話說軍費未來將重點被用在“提升戰斗力”的建設上,各層級對戰斗力沒有提升價值的費用將被大幅削減;與此同時,中央在全軍開展反腐運動,符合國家新軍事學說,滿足軍事定位的武器裝備采購有望加速,符合習近平所倡導“軍事經濟效益”理念,相應裝備升級列裝速度有望加快。目前中國國防費用主要由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三部分組成,各部分大體各占1/3,隨著裁軍的推進,未來訓練維持費用和武器裝備費用有相對提高的趨勢,兩者的提高將直接加速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提升軍工行業上市公司基本面。

中國周邊環境仍然惡劣,三中全會公報提出形成世界一流武裝力量。目前中國周邊環境較為嚴峻,美國重返亞太,重兵環繞中國周邊;南海紛爭不斷,越南等國一直希望拉美入灣制衡中國,南海地區國家間擦槍走火的風險仍然沒有排除;東海問題時起時伏,日本野心不減,背后黑手不斷;單駐扎在日本的橫須賀的美軍第七艦隊就大約擁有50 至60 艘軍艦、350 架戰機,艦隊滿員編制6 萬人。特朗普上臺欲重塑造美軍,打造美軍的壓倒性領先優勢,預計將直接刺激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軍備競賽;根據美國海軍研究局(ONR)2016 年向國會提交的2017 財年美海軍未來30 年造艦計劃,預計2021 年美海軍的艦艇數量將達到308 艘,其中:航空母艦11 艘,大型水面艦97 艘,小型水面艦34 艘,攻擊核潛艇51 艘,巡航導彈潛艇4 艘,戰略核潛艇14艘,兩棲艦艇33 艘,作戰運輸艦30 艘以及支援艦34 艘。十九屆三中全會公報中提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需要生產研制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器裝備,未來國防預算開支和高精尖武器的側重力度或顯著增加。

軍工行業仍然是前景確定較強的行業。軍工行業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國家的存亡和民族的未來,抗經濟周期性較強,抵御企業運營風險性強,行業有“國強軍工興,國弱軍優先”的特點,目前中國正處于民族復興的快速發展期,行業步入歷史機遇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