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商業革命是什么?我們認為是商品零售中注重高性價比的理性消費觀念逐漸下沉到三四線等低線消費群體的趨勢,具體表現在產品和市場兩方面逐漸走向“低端”。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我們認為不是真的低端,而是消費升級的一種體現,是區別于統一追求品牌化、高端化的消費“升級”,是消費觀念的轉變,對于大眾標準的消費品,消費者觀念上逐漸趨于理性,更注重性價比,提高消費頻率;而受到這種消費理念影響的市場我們認也逐漸從一二線逐漸走向更為廣大的三四線消費群體,體現為理性消費的下沉。
“低端”商業革命從何而來?我們認為這是國內消費偏好由優質高價向優質低價轉變的必然結果。借鑒日本、美國等海外市場消費偏好的變化趨勢,我們將國內消費觀念的變遷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華而不實的產品盛行,消費者普遍認為價高等同于優質,盲目追求名牌;第二階段是優質高價的產品風靡,消費者的產品質量和實用性意識提升,除了關注品牌也開始關注產品本身;目前正在經歷的是第三階段,消費者偏好優質低價的產品,對產品本身性價比的關注更甚于品牌效應;未來消費觀念將向第四階段發展,能夠體現生活方式和情感共鳴的產品有望成為趨勢。
“低端”商業革命如何發展演變?我們認為注重性價比的理性消費觀主要自海外(日美為主)輸入,傳播至國內一二線,最后將延展至國內低線城市。優衣庫、無印良品進駐國內且得到快速發展,美國Costco 也于2016 年11 月進軍線上,一定程度上證明源于日美“理性”消費觀逐漸開始輸入到國內,國內消費者(尤其是一線城市)也漸漸接受。近年來小米生態鏈、網易嚴選的崛起表明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性價比意識提升,優質必然高價的陳舊觀念不斷淡化。拼多多的悄然風靡一定程度上顯示了三四線消費者開始注重性價比,而非高端昂貴名牌和低端劣質無品牌的兩極分化,未來預期對設計美感的追求也將不斷提升。
在消費牽引生產的新模式下,產品、價格導向替代了渠道、營銷導向,形成性價比為王的新局面。過去商品經濟不發達,生產力落后,商品供不應求,導致出現賣方市場;在商品流通環節,由于信息傳遞速度慢且成本高,造成商品又貴又差,性價比低。現在商品經濟發達,信息扁平化、價格透明化、選擇多樣化、競爭白熱化是商品過剩時代的四大特點,體現為買方市場;在商品流通環節,互聯網的滲透使信息傳遞不可同日而語,產品成為決定因素。
高性價比、高消費頻率產品的代表企業迅速崛起,說明產品由優質高價向優質低價轉變,“低端”產品市場份額在不斷擴大。國外高性價比的代表企業如優衣庫,入駐阿里平臺不到一年的時間,其內衣累計銷量達到了4.67 億,在所有品牌累積值中位列第六;國內典型企業如網易嚴選,2017 年GMV70 億元目標已實現,所屬的電商業務成網易第二大營收主力;目標低線消費人群的拼多多,更是憑借其高性價比,推動高頻消費,在三四線城市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