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質譜-IVD臨床檢測的藍海(25頁)

國外核心技術的專利申請在1980s 后經歷較大的爆發期。1912 年J.J.Thomson 研制第一臺質譜儀用于辨別氖元素及其同位素,100 多年內質譜的技術高度與運用領域得到不斷提升。早年質譜儀主要用于同位素測定和無機物分析,1940s 后開始用于有機物分析;1960s 首次出現氣相色譜和質譜的聯用(GC-MS),質譜成為有機物分析的重要方法。1980s 后隨著計算機的加入,各類技術的升級,全球質譜得到了極快的發展,并在更廣發領域應用。

生產端國產化水平較低,短期仍以進口品牌為主。相較于海外100 多年的發展歷史,我國質譜技術發展起步較晚,人才儲備相對匱乏,直到2000 年后才逐步開始質譜技術的積累。2006 年北京東西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推出四級桿氣質聯用儀GCMS-3100 是國內第一臺商業化質譜產品。

質譜臨床檢測,IVD 百億市場新興領域。全球質譜儀市場發展相對穩定,2016 年預計設備市場53 億美金,至2021 年預計復合增長率約在7.9%,屆時將有望達到77 億美元市場規模。國內質譜設備市場尚處于發展初期,98%左右質譜仍為進口品牌,以海關數據估算2016 年中國質譜儀市場約在4.5 億美元左右。

質譜的一血多檢優勢明顯,檢測項目越多綜合成本越低。傳統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多采用免疫方法學檢測,一次僅可檢測一種疾病項目,目前各地多采用的模式是在政府補貼項目基礎上再根據家族遺傳病史自選加項。目前國內遺傳病篩查涉及40 多項,考慮到決策的父母對家族病史并不甚了解的情況,如需做40 多次檢測,綜合費用將高至500-1500 元/人次。

新生兒代謝遺傳病質譜檢測,22 億市場空間。2003-2013 年期間國內年新生兒人數在1600萬人附近波動,2016 年國內新生兒人數1846 萬人,考慮二孩放開的沖擊的持續影響,我們預計未來年新生兒人數在1800 萬人以上。2007 年全國新生兒平均篩查率39%,2010 年超過50%,我們預計2016 年篩查率達到近70%。在質譜檢測40%滲透率,300 元/人均費用假設前提下,市場空間約22 億元,我們預計未來隨著質譜檢測滲透率的提升,潛在空間廣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