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豐富,可開發空間大。目前,海上風電發展由大國主導的趨勢明顯,歐洲、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均擁有較為豐富的海上風電資源,可開發的潛力巨大:我國擁有發展海上風電的天然優勢,海岸線長達1.8萬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根據風能資源普查成果,我國5~25米水深、5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約2億kW,5~50米水深、70米高度海上風電開發潛力5億kW。
發電利用小時數高。一般來說,海上相比臨近的陸上風資源條件更好,我國大部分近海90米高度海域平均風速6.5~8.5m/s,具備較好的風能資源條件,而相鄰的陸上,包括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上海等地區,均屬于四類低風速區域。
風資源相對平穩,出力波動較小。由于海面風速相對于陸地更為平穩,海上風電出力的波動性要低于陸上風電,因此海上風電的接入對系統調頻的影響以及系統調頻能力的要求要低于陸上風電。清華大學研究團隊曾以甘肅河西的四個風電場和近海風電場(洋前風電場)做出力特性對比研究,研究表明,在95%置信度下,陸上風電出力變化占裝機容量的比例在19%~24%,而近海風電場的這一數值為10%;在99%的置信度下,陸上風電的出力變化占裝機容量的比例都在34%以上,而近海風電場的這一數值為17.4%。總體來看,甘肅風電場的小時級出力變化幅度約為洋前風電場的2倍。
不占用土地、適宜大規模開發,消納順暢。目前,海上風電的發展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國家和地區,無論歐洲、美國還是中國的沿海,人口密度都較高,土地資源寶貴,海上風電不占用土地的優點隨著經濟發展越發凸顯。基于不占用土地資源、可開發海域廣的優點,海上風電適合大規模開發,常見的海上風電場規模多集中于200MW~300MW千瓦,目前歐洲有多個單體規模超過500MW的已投運的項目,規劃的風電場單體最大規模甚至超過1GW,遠比陸上因地制宜開發的風電場規模大。
中國提速,美、日蓄勢,大國有望接力。歐洲為全球海上風電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近年招標項目電價的大幅下降顯示了海上風電具備經濟性條件,給予了各國發展海上風電的動力和信心。具體來看,中國、美國、日本等大國的海上風電都有望相繼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