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小學入學人口顯著增長,且未來仍會繼續創新高,競爭激烈。2016 年,上海市出生人口達2000 年出生人口的2.5 倍。近年來,80 年代嬰兒潮的回聲潮+上海移民涌入兩方面的影響,使得上海新生人口增長幅度驚人(常住出生人口),2000 年上海新出生人口為8.53 萬人,這個數字,到2016 年,增長到了21.84 萬人,16 年間,增長幅度達到了驚人的156%,相當于2016 年,上海市的新生兒數量,是2000 年的2.5 倍左右,而與此同時,但學校數量卻沒有顯著的增長,一定程度上為學校的承載能力帶來壓力,這個缺口在下文我們會仔細論述。
十余年來小學生入學人數增長50%-80%,且未來2-5 年有望繼續創新高。伴隨著出生人口的提升+外來移民入學,上海的小學生入學數量也呈現出來顯著增長的趨勢,小學生入學人數,從2000 年的10 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15.58 萬,其中2013 年小學入學人數達18.10 萬人,近十余年來,小學入學人數增長了50%-80%。而根據上圖出生人口分析來看,2016-2017年入學人數大多為2010-2011 年出生的,實際上2010-2011 年是上海市出生人口的一個低谷,從趨勢來看,未來2-5 年,小學入學人數有望持續創新高,增長幅度或達20%-30%。小學入學的競爭,在未來2-5 年間,會更加激烈。
與此同時,上海初中入學人數缺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小初剪刀差”持續擴大。上海小學生入學人數迅速增長的同時,初中入學人數卻呈現了持續下滑的趨勢。初中入學人數,由2000 年的18.62 萬,下降到2016 年的11.53 萬人。而小學畢業生的數量,2008 年以來,卻是在持續增長的,由2008 年的10.44 萬,提升到2016 年的14.69 萬人,這就對未來上海初中承載能力帶來了較大壓力。
“小初剪刀差”逐漸形成,且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近年來,小學人數和初中人數的乖離,反映出一個明顯的問題,我們稱之為“小初剪刀差”。①“畢業生剪刀差”——首先,小學畢業人數,已經和初中入學人數有了缺口,2009 年開始,上海市的小學畢業生人數,已經多于了初中入學學生的數量,至2015 年小學畢業生已經多于初中入學人數達2.26 萬人,這意味著,有2.26 萬上海小學的畢業生,采取了其他方式(如出國,中學移民等),并未選擇升入上海的初中。②“入學生剪刀差”——由于小學和初中均屬于義務教育階段,故理論上來說,小學生都是需要升入初中的,目前小學生的入學數量,比初中入學人數,多30%-50%,2013 年,小學入學人數,比初中入學人數多6.08 萬人。這個“入學生剪刀差”,給上海初中承載能力帶來很大壓力。我們認為,“小初剪刀差”,體現出上海入學人口激增給當地學校承載能力的壓力,未來,從總量來說,上海市學校的入學人數會持續增長,對于學校的承載能力要求逐漸提升,另一方面,現有學校的競爭將變得更為激烈。
上海市:入學人數激增,學校數量卻沒有顯著增長。入學人數激增,學校數量卻沒有顯著增長,入學資源愈見吃緊。上文我們分析得出,近年來,上海適齡入學兒童人數激增,但與此同時,學校數量卻沒有顯著增長,小學數量由2000 年的1000 余所,減少到2016 年的750 余所,且自2009 年以來,小學數量就停止了增長,近7 年來,小學數量均在750 所左右,沒有顯著增長。激增的入學人數和沒有增長的學校數量,帶來了兩個影響,一是單個學校越來越擁擠,承載學生越來越多,二是因為入學資源緊缺,入學競爭日趨激烈,部分學生以各種方式離開了上海教育體系(包括出國,國內教育移民等)。可以肯定的是,上海小學入學資源愈發緊缺,競爭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