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國際教育-低齡留學需求催生連鎖擴張(42頁)

國際學校:中西合璧,發展迅猛。國際學校是以雙語或者多語教學為主,采用國際課程體系,為處于K-12 階段學生出國留學做準備,并可以在相應階段獲得學歷證明的教育機構。相比普通教育,我國國際教育在課程設置、教學安排、師生比等方面擁有獨特優勢,呈現出市場大而分散、潛力廣闊、發展快速的特點。

發展歷史:高速增長規模第一。我國國際學校數量和在校生規模均保持世界第一。《2016 中國國際學校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6 年,我國共有國際學校661 所。其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122 所,平均每所學校在校生600 人左右;民辦國際學校321 所,平均在校生人數為1000 人左右;公立學校國際部218 所,校均200 名學生左右。2016 年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民辦國際學校和公立學校國際部在校生人數分別為7.32 萬人、32.1 萬人和4.36 萬人,合計在校生43.78 萬人,相比2015 年增長18.13%。

驅動因素:供需雙升,政策催化。民辦國際學校近年來發展較快,主要原因包括: 1)人口結構變化、消費升級和教育觀念轉變帶來的需求擴張;2)政策利好和資本涌入導致供給增加。民辦國際學校位于教育產業鏈的中游,以學生出國留學為下游需求,以資本為上游供給,以政策為宏觀導向。社會資本構成了民辦國際學校教育產業的上游供給端;國際學校的下游,是學生和家長日益增強的優質國際教育需求。另外,由于同時涉及教育和對外交流,民辦國際學校教育一方面受到民辦教育和義務教育政策影響,另一方面受到中外合作辦學和外國投資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劃的影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