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人工智能專題-神機妙術,大醫精準(30頁)

互聯網醫療到醫療人工智能,是對醫療行業從表層到實質、從邊緣到中心的全面升級。醫療是一個人力、智力密集型行業,醫療服務供給與需求的嚴重失調是我國醫改面臨的根本問題。為了變革升級產業,解決看病難的問題。1.0 時期的互聯網醫療,大部分商家都將自身定位為平臺,強調平臺的連接屬性、放大互聯網的流量優勢。典型的商業模式就是輕問診平臺,以掛號為切入口,希望通過更高效的鏈接患者和醫生,提升醫療服務的資源配臵效率。2.0時期,互聯網醫療平臺嘗試通過開通互聯網醫院、或者到線下開診所的形式來提供醫療服務,從增加醫療服務供給的角度去變革產業,但受限于人力的瓶頸,變革仍然是有限度的。到了醫療人工智能時期,AI 對醫療的滲透有望大幅變革醫療服務的成本和效率,從根本上解決醫療服務資源的供給瓶頸,徹底改善看病難的問題。

醫療人工智能創造了全新的醫療服務供給,醫療投資回歸技術驅動路徑。總結過去幾年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熱潮,人是商家爭奪的核心要素,技術暫處于邊緣輔助角色,技術和人力兩個生產要素的抉擇中,資本更偏好人力。其表現形式為,投資者以及創業者均認為醫療行業還處于人力驅動的邏輯,即如何圈住醫生、醫院這些醫療服務的供給方才是核心所在。而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和普及將讓醫療行業步入技術驅動的軌道,從基于醫生經驗醫學到循證醫學(統計學+小樣本數據)的階段再進一步進化到基于人工智能的診療,醫療行業的投資邏輯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以醫生和醫院為代表的醫療服務資源將不再稀缺,數據成為了新的生產要素,人工智能技術創造了全新的醫療服務供給。

現代醫學是數據驅動的學科。一提到技術對于醫學的作用,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醫療是一門手藝活,靠的是經驗和實踐,技術本身并沒那么重要。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偏見或者無解,事實上,中西醫分科治學后,現代醫學已經是一門數據驅動的學科了。傳統醫學的底層驅動其實是經驗醫學;到了現代醫學,特別是西醫,強調的是循證醫學,其背后的支撐是基礎理論的研究+臨床經驗(以數據的形式呈現)。循證醫學會采集大樣本的臨床數據,進行系統性的評價,最后把臨床數據總結成臨床診療指南、臨床路徑;循證醫學發展到精準醫療時代,數據的重要性更加明顯。精準醫療在循證醫學的基礎上,更加強調患者個體的個性化診療,通過對患者的數據的分析結合臨床經驗,給出最佳的治療方式,甚至會出現“同病不同治”、“同治不同病”的情況。因此,如果我們承認數據是現代醫學的基礎,那么將人工智能技術引入醫療領域顯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