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移動互聯網下半場的生存之道(32頁)

第一大趨勢:流量變貴,新客戶獲取成本持續提高。我們認為,微信用戶數量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量的最佳代理變量,因為幾乎人人都有微信,而且大部分人日常只使用1-2個微信號。2012-16年,微信用戶在以每年1.5億以上、每個季度環比4000萬以上的速度增長;2017年第二季度,這個勢頭結束了,微信用戶環比僅增長2700萬,手機QQ用戶還出現了環比下滑。按照QuestMobile的統計,2017年8月,全國活躍的智能移動設備(包括手機和平板)達到10.8億部,適齡人群幾乎都成為了移動互聯網用戶,“流量紅利”用完了。

第二大趨勢:用戶自主性提高,“用戶找產品”成為常態。在移動互聯網從上半場(增量市場)進入下半場(存量市場)之后,用戶的自主性有了顯著提高。原因很簡單:當新用戶停止進入市場,存量用戶慢慢都會變成經驗豐富的老用戶,他們不容易被廣告、渠道推廣和簡單的社會化營銷所說服,更愿意自主尋找產品和服務。在過去幾年,移動互聯網最流行的概念是“洗用戶”,一批用戶洗完之后可以換一批繼續洗;現在則是“用戶洗不動了”。這就給移動應用廠商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提高產品質量,在內容和服務上投入重兵,做出差異化。

第三大趨勢: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界限模糊。隨著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耗盡、線上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線下市場受到了互聯網巨頭的重視。2011-12年,以京東、小米為代表的企業遵循以線上打擊線下的“互聯網思維”,將傳統企業逼的節節敗退;2016-17年,互聯網巨頭卻紛紛放下“互聯網思維”,擁抱線下客戶、線下場景。首先,線下市場給互聯網公司提供了性價比較高、相對新鮮的用戶獲取方式;其次,線下市場讓互聯網公司看到了新的商業模式和變現渠道。互聯網行業“蠶食”傳統行業的時代結束了,現在是兩者融合的時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