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鈷產業鏈介紹-生于伴生,成于電池(24頁)

鈷元素的基本介紹。鈷Co,金屬元素,原子序數27。鈷是小金屬的一種,銀白色表面略帶粉色,具有鐵磁性,熔點1,495℃,沸點3,520℃,居里點1,150℃。其化學性質較為穩定,常溫下不與水和空氣發生反應。雖然直到18世紀后半葉鈷才被化學家發現,但是人們使用鈷的歷史已達千年之久。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利用鈷的化合物制造出藍色玻璃,中國人將含鈷原料運用于陶器釉料,中華民族的藝術珍寶唐三彩、景泰藍等使用的釉料中就含有鈷元素,色澤艷麗歷久彌新。 1753年,瑞典化學家格·布蘭特(G.Brandt)從輝鈷礦中分離出淺玫色的灰色金屬,因此被人們認為是鈷的發現者。 1780年,瑞典化學家伯格曼(T.Bergman)制得純鈷,確定鈷為金屬元素。1789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首次將鈷列入元素周期表中。

鈷產業鏈介紹。鈷產業鏈主要由上游鈷礦石的開采、選礦,中游冶煉加工以及下游終端應用組成。鈷的上中下游都呈現出一方勢力占比較大的特征。上游礦石儲量和產量方面,非洲的剛果(金)獨占約一半的份額。中游冶煉方面,各類鈷鹽、金屬鈷和鈷粉合計也有約一半的生產集中在中國。下游消費方面,雖然鈷應用領域廣泛,高溫合金、硬質合金和磁性材料等領域都有鈷的身影,但有約60%的鈷用在電池領域。

上游原料:伴生于鎳銅,資源集中,長期看不稀缺。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發布的2017礦產品年鑒(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的統計數據,已探明的陸地鈷資源量約為2,500萬噸,海洋地殼中的資源量超過1.2億噸。陸地上的鈷資源絕大多數蘊藏在剛果(金)和贊比亞的沉積砂巖型銅礦床、澳大利亞及鄰近的島嶼國家和古巴的含鎳紅土礦床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的鎂鐵礦和超鎂鐵礦的巖漿鎳硫化物礦床中。鈷主要以銅、鎳的伴生資源形式存在,鎳鈷伴生礦占據了鈷50%的儲量,銅鈷伴生礦占據了44%的儲量,原生鈷儲量僅占6%。因此,鈷的供給很大程度上受限于銅、鎳礦的開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