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鋼明星、航天基石:高溫合金具有優異的耐熱和抗腐蝕性能,被譽為“發動機的基石”,航空航天是其最重要的下游應用領域,占總使用量的55%,而在諸如船艦燃氣輪機、汽車渦輪增壓器以及核電等領域也有重要運用。高溫合金作為特鋼的代表,在線工藝復雜,具有極高的產業壁壘,不僅對質量可靠性和性能穩定性有著嚴苛的要求,而且試用論證期往往長達數年,只有具備強大技術儲備和研發實力的企業才方可進入。未來隨著“中國制造2025”和“兩機”專項計劃的陸續落實,政策紅利即將釋放,高溫合金發展將迎來重要戰略機遇期;預計2020 年前,研發資助資金投入規模將不少于2000 億元;
多輪驅動、需求迎來大發展:我國高溫合金行業正處于爆發的前夜,目前年均需求總量約1.5 萬噸,但政策護航、技術突破的雙重刺激未來有望引領高溫合金的大發展,預計2020 年我國年均需求將達到3.5 萬噸,需求翻翻,年平均增長率接近20%,市場空間高達122 億元。其中,航空領域用高溫合金仍是主力,“產業紅利釋放+戰斗機更新換代+通用航空及無人機市場接力”,利好因素疊加,僅航空領域需求便有望突破1.2 萬噸;除此之外,核電、燃氣輪機、渦輪增壓器等領域需求也有望獲得持續突破,預計需求將達到2 萬噸,成為接棒航空航天領域增長的市場新藍海;
高壁壘、高門檻,供給增長有限:高溫合金整個行業具有較為明顯的寡頭特征,復雜的在線工藝決定了其成材率低、生產周期長,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同時,該行業無論是軍品還是民品均涉及到產品認證問題,特別是軍品的認證,審核嚴、跨度長,耗時費力,為該行業構筑了天然的進入壁壘。目前我國高溫合金總產能約為1.26 萬噸,實際產量約8000-9000 噸左右,和我國龐大的需求相比,未來存在愈2萬噸的產能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