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老齡化程度將不斷加劇。我國目前已經處于老齡化社會。按聯合國標準:當一個地區6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或65歲老人占總人口的7%,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1999年60歲以上人口已達到10.3%,標志著當年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2016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到1.49億人,幾乎是英國和德國兩國人口綜合。65歲以上人群占總人口比例為10.80%,超過聯合國標準7%近4個百分點。受長期低生育率、不斷增長的人口預期壽命以及人口年齡動態累積效應的影響,從2015年到2060年,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將呈現出老年人口規模迅速擴大、老年人口比重持續提高以及老齡化速度遠高于其他國家等顯著特征。我國老齡人口增速也常年遠超人口增速。2016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增速為3.5%,較2015年增長了約500萬,而總人口在2016年增速僅為0.59%,同年出生率也僅為12.95‰。2003年至2016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的平均增速達到3.4%,同期我國人口增速為0.5%,老齡人口比重連年不斷增加。
獨生子女群體贍養壓力凸顯。獨生子女一代將逐漸開始承擔起養老的重任。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直接面向的對象就是正在步入老齡化的這一個群體。與此同時,生育高峰人群養老需求集中爆發。新中國成立以來有三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1950-1957年,第二次是1962-1972年,第三次是1981-1990年,在第一次出生高峰和第二次出生高峰疊加時,老年人口比例急劇拉升提高8個百分點。2017年55-65歲剛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年齡段群體恰逢新中國成立后生育高峰出生的群體。這一部分群體將是近5-10年內養老需求集中爆發的群體。
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愈加嚴重。空巢老人在城市和農村都成為普遍現象,養老問題需要社會力量解決。 農村老人成為留守老人,傳統的家族式贍養功能弱化,城鄉老齡化問題倒置。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通過各種渠道外出求學、工作,最終定居在城市,僅有有經濟能力的家庭才能夠將老人接到經濟更為發達的地區贍養,老人成為留守老人。農村勞動力補充城市的同時,加速了農村老齡化的進程,城鄉老齡化問題出現倒置。隨著年輕勞動年齡人口的流遷規模與幅度提高,未來農村的人口老齡化程度還將進一步超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