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末端治理”到“全流域治理”,水環境綜合治理將成主旋律:十二五期間,我國在水污染的末端治理上取得顯著成果。截至2015 年底,全國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1.4 億立方米/日,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1.97%。然而,當前水環境狀況卻依然不容樂觀,1/3 的湖庫水質不達標,1/4 的湖庫處于富營養化。因此,目前水環境治理理念已經從傳統的以“末端治理”為主的思路,轉變為“源頭減排、過程阻斷、末端治理”全過程防控水污染的治水模式。據我們測算,“十三五”期間,流域治理將釋放超過2.5 萬億的市場空間,水環境綜合治理將成為未來的主旋律。
從大環保到大生態,流域治理工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流域綜合并非單純的環保工程,而是涵蓋內容更廣大的生態工程,細化來看,大致可分為截污工程、生態治理修復工程、清淤工程、引水補水工程,以及流域治理后的水質在線監測、運營管理等。
各展所長,建筑、園林、水務、環保企業謀求聯盟式共發展:隨著產業發展,孤軍作戰將逐漸轉變為聯盟式共發展。建筑、園林、水務、環保企業通常以聯合體的方式共同承擔流域治理工程,各展所長,建筑央企設計施工資質齊全、融資成本低、訂單獲取能力強;水務企業在控源截污工程(投資占比達60-70%)及后期運營方面經驗豐富;園林企業擅長生態修復、濱水景觀建設;環保企業則以污水處理、河道清淤、水質在線監測方面的核心技術取勝,通力合作,謀求聯盟式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