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的發展脈絡。奶茶最早誕生于印度喜馬拉雅地區,起到為當地人驅寒祛濕的目的。后17世紀經東印度公司帶到歐洲,又因殖民統治流入香港和臺灣。臺式奶茶使用奶精,在價格上占有先天優勢;港式奶茶保持著選料上乘的傳統,奶香茶濃,定位相對高端。1999年臺灣珍珠奶茶教父黃普光創立的“快可立”品牌將珍珠奶茶帶到了大陸。
從沖泡到瓶裝。21世紀初期,立頓開創了奶茶產品工業化生產的先河,抓住了袋裝固態奶茶市場空間。06年香飄飄開創杯裝沖泡奶茶新形式,紅極一時,但產品同質化嚴重、不符合新鮮健康消費理念等問題也使這個行業很快達到天花板,香飄飄12-15年收入在20億左右停滯不前。09年統一推出阿薩姆奶茶迅速打開瓶裝業態奶茶市場,2016年收入超過30億元。
門店現調式奶茶逐步融入大眾生活。門店現調式奶茶由于新鮮現做、茶味更純正,越來越受到追求口感品質、時尚健康的消費者青睞。市面上著名的奶茶連鎖品牌如一點點、貢茶、喜茶、米芝蓮等大多在11-13年開始中國大陸的營業,引領了五年現調式奶茶門店的快速拓張,據測算16年全國奶茶甜品行業規模達到1500億元。各個奶茶品牌定位和特色各不相同,主流品牌中CoCo都可成立最早、門店規模最大,喜茶市場定位最為高端。
喜茶登陸上海引發消費熱潮。喜茶12年誕生于廣東江門,完成從三四線城市向廣州、深圳的逆襲,2016年獲得1億元融資。2017年2月登陸上海隨即引發消費熱潮,其背后是對產品品質的專注,定制化原料使其構筑上游壁壘,在產品中著重用戶體驗,強化消費場景的建設,定價也是戳中消費者癢點。同時喜茶借助社交網絡進行新媒體營銷取得良好效果,“排隊經濟”引發的消費者自發分享熱潮為喜茶帶來更大規模的消費需求。
從喜茶爆紅看消費升級。喜茶爆紅折射出的也是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消費者從追求價廉物美到追求“小確幸”式快樂和滿足,對用戶體驗更為在意。互聯網的發展讓消費更加透明化,借助社交網絡讓“爆款”產品能夠迅速獲得認可,強者恒強,品牌效應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