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消費金融行業深度報告(25頁)

核心觀點:政策催化、消費驅動下,消費金融大有可為,兩條主線掘金萬億市場。自2009 年開展消費金融試點以來,政策紅利不斷催化,消費金融正成為眾多資本追逐的對象,尤其是BAT 等互聯網巨頭高調進入加快產業變革。在消費總量增長、結構升級和消費金融滲透率提升的多重作用下,我國消費金融巨大的發展潛力將快速得到釋放。保守估計2020 年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 億,四年CAGR 達50%。經過7 年的模式探索,我國消費金融產業鏈日趨完善,銀行系、產業系和電商系互相角逐,三者分別在資金成本、場景入口和數據風控領域各具競爭優勢。通過對比海外成熟消費金融公司(平臺),我們發現場景與風控不可或缺,萬億需求刺激下,場景驅動和技術驅動企業有望最先勝出,未來投資價值凸顯。6 7

政策催化,消費驅動,5000 億消費金融增量市場可期。作為傳統個人金融服務(如信用卡)的補充,我國消費金融自2009 年試點以來,銀監會加快市場改革步伐,政策紅利引導下,其正成為眾多資本競相追逐的對象,BAT 等巨頭的高調進入更是加快了產業變革。參考美國消費金融市場發展經驗,消費金融產品發展以消費為基礎,在消費總量增長(2.3 萬億美元增量)、結構升級(非生活必需品比重增加)和消費金融滲透率提升的多重作用下,我國消費金融巨大的發展潛力將快速得到釋放。以消費信貸為預期,保守估計2020 年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 億,四年CAGR 達50%,,如果考慮全渠道零售進程的推進,樂觀估計將近9000 億,其中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規模持續高增長,成消費金融發展新機遇。8 9

銀行系、產業系、電商系角逐萬億市場,場景入口和數據風控是關鍵。經過7 年的模式探索,我國消費金融產業鏈日趨完善,其中消費金融服務商位于整個產業鏈核心,場景入口和數據風控是關鍵。目前我國消費金融產業基本形成銀行系、產業系和電商系“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銀行系由銀行主導或參與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目前有13 家),因而資金成本低,利潤空間廣,但在客戶體驗和場景拓展方面缺乏競爭力。1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