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在16 年交出了靚麗的數據:上半年營收與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0%與276%,月活躍用戶數與日均活躍用戶數分別同比增長33%與36%。和上一波微博浪潮下的產品相比,如今的新浪微博已經成為一個包羅萬象的超級社區,兼具媒體與社交屬性,商業生態圈日益完善,借助直播和網紅實現新增長。如今90-00后逐漸成為微博主體用戶,未來在二三四線城市用戶滲透率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隨著90-00 后站上了微博主要用戶群體的舞臺,其奇、愛獵好挑戰、追熱點等特點也被帶上了社交平臺,越來越多的傳統品牌在社交平臺的廣告支出大幅提升,開始借力娛樂營銷、博眼球,情懷,爆款等方式吸引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力。
社會化媒體時代,信息的即時性、自由性、共享性與聚集性,帶來熱點話題關注度的迅速匯集與迅速消退,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力開始習慣于這種碎片化、快餐式的信息傳播與分享,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消費品生命周期的縮短。
以更合理的價格獲得更高質量產品的初衷一直在不斷推動國內零售業的變革,未來線上線下比拼的將是占領消費者心智的能力(抓住消費者眼球)與供應鏈效率(留住消費者、建立口碑),所有的短板與瓶頸都在推動行業的上下游向更低成本、更有效率的方向演進:(1)意見領袖、網紅的快速興起僅僅是商家利用去中心化平臺尋找低流量成本的突破口之一,16 年以來C2B 定制、品牌的跨界營銷、淘品牌加速線下布局等現象都是商家利用各自基礎與優勢進行的多種嘗試,未來越來越多圍繞降低流量成本的商業模式創新會在線上線下繼續展開。(2)隨著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消費者代際切換過程中對熱點、新潮、時尚的追求,供應鏈的競爭已經從規模優勢提升性價比向更快速的市場反應切換,供應鏈效率的提升已經逐漸成為本土品牌關乎更長遠市場競爭力的變革方向。(3)在買方市場中,品牌的競爭已經從渠道為王轉變為消費者心智的占領,其中品牌的獨特性與顯著度有利于品牌在購買場景中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在零售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我們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線上線下品牌通過渠道與品類的延伸、跨界合作、場景植入等方式來加深品牌在年輕消費者心目的標簽與聯想度,占領年輕群體的心智,來增加品牌被年輕群體購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