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出海是利用發展勢能差進行地緣套利,實現從“Copy toChina”到“Made in China”的重大跨越:中國互聯網出海浪潮自05年騰訊收購GoPets及06年百度進軍日本為起點,歷經十年從少數公司的探索性嘗試,近兩年演變為集體性行為。一方面國內市場步入發展成熟期,用戶紅利減退(互聯網用戶增速CAGR從05-10年的32.7%降至11-15年的8.5%);另一方面競爭激烈、市場份額向BAT日趨集中(廣告CR3為62.5%、手游CR2為68%),企業面臨增長的瓶頸,急需尋找下一個藍海市場;海外FB的經驗表明全球范圍內的用戶擴張,是實現市值$900億到$3,300億跨越的關鍵。因此移動出海是中國互聯網借“時間機器”進行地緣套利,戰略性布局新興市場,贏取確定性收益的重要路徑。
移動出海是繼通訊設施、智能手機之后第三波中國企業全球化浪潮:華為帶領下的通訊設備商,在產品輸出全球中(15年3,950億收入,58%來自海外)構建了全球網絡連接的入口,創造了移動出海的基礎。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緊隨其后,以高性價比推動了新興市場智能手機滲透率迅速提升,打下了應用出海的前提(15年中國廠商出貨量達5.39億部,占全球銷量的41.8%)。基于人口規模、文化習俗、網絡設施、硬件環境和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綜合判斷,我們認為1)東南亞、南亞和中東區域;2)南美和俄羅斯;3)非洲依次是當前中國公司出海的三階段路線圖:東南亞文化相似、人口眾多,游戲、電商潛力巨大;印度受基礎設施影響工具類發展較快,考慮人口紅利,電商有較大機會;海灣六國游戲玩家付費能力強,娛樂依賴催生新娛樂形式;俄羅斯幅員遼闊、物資匱乏給跨境電商帶來機會,手游即將爆發;巴西硬件和手游均有機會。
從用戶獲取、運營輸出、技術儲備到資本輸出資產獲取,移動出海構建全方位矩陣,志在謀取全球化統一大市場的機遇:以快傳、清理、桌面優化、WiFi、導航和殺毒為代表的工具類產品很好地解決了新興市場特定環境下的痛點和需求,以低成本方式快速積累了大量用戶。為增強粘性、提高變現能力,工具類也在探索內容和平臺產品的轉型,開發海外版的類頭條、視頻、秀場和直播等應用,形成產品矩陣交替導流。內容類產品的出海,在輸出中國文化同時,也導入了國內優秀的運營能力,并結合本地化內容進行創新。借力資本杠杠,以BAT為首的企業也在海外開展稀缺技術、市場渠道和優質資產的布局,與前者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