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倒逼+內在訴求,轉型是必然選擇。國內農化施用零增長,存量博弈下,競爭激烈。企業需要另辟途徑,側重創新,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模式變革。同時,復合肥等龍頭體量大,僅靠主業持續飛奔并不現實,可調整戰略,開辟新的戰場。此外,土地流轉加快,農業走向信息化,種植規模化集中,新農人經營規模大,看重經營收益,將會對農資提出更高要求,農資企業必須調整策略,靈活服務,應對新農人的需求變化。
轉型方向之一:掘金農業。與農資萬億元市場相比,農業市場規模高達5.5 萬億元。農資企業向下游適當延伸,邁進農業市場,有助于拓展利潤來源。糧食種植,易于復制,只有上規模,才可能實現較高的收益;而進軍經濟作物,壁壘較高,需要建立較強的差異化,方有望取得成功。
轉向方向之二:升級產品結構。普通產品競爭激烈,而農業走向現代化,水溶肥等新型高效產品更有前景,企業應該抓住農資產品升級的趨勢,不失時機的推出高端、差異化產品,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盈利水平。
轉型方向之三:深化農業服務。參考發達國家,國內農資企業可以利用已有渠道提供一體化產品,有利于降低農戶采購成本,提高粘性;聯合金融單位,為經銷商、種植戶等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拓展利潤點;利用精準農業技術,提供農業信息化、O2O 平臺服務;打造綜合性農業服務平臺,為農戶提供種植業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