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養老產業專題報告之日本篇(34頁)

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是需求旺盛但給付能力不足,老年人群整體消費能力較低,是制約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伴隨著未來5-10 年建國后“嬰兒潮”高凈值人群變老,與當前老年人財富及消費偏低的現狀形成明顯“預期差”,從而帶來巨大增量蛋糕,高凈值人群老齡化將是我國養老產業的最大紅利。日本于1970 年邁入老齡社會,是世界上老齡化率最高且速度最快國家,敬老和重老的儒家傳統文化深厚,在養老理念、養老制度、服務標準等方面也遠走在了世界各國前面。本文希望通過深入解析日本養老產業的發展驅動力,政策制度、發展趨勢、經營模式等,以期對國內養老業發展演進提供啟示。

我們認為日本養老市場能在規模、服務等各方面傲視全球的關鍵在于:1)日本政府制定了《國民年金法》、《老人福利法》和《老人保健法》、《護理保險法》等,并不斷改進和完善養老法律與制度。日本健全的養老法律體系,能夠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養老,提高行業效率。2)日本擁有多層次全民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2000 年實施介護保險法是日本商業養老爆發的關鍵條件,介護險使得老人僅支付10%的介護費用,有效解決了老年人的支付問題,為養老機構運營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較大程度解決了社會性老年護理問題。

通過調研日本養老機構,我們嘗試總結日本成功養老機構的五大要素:1)老年消費是硬需求,養老產業市場空間很大,細分市場與目標客群定位至關重要,比如長壽股份最初以入戶洗浴著手介入養老。2)日本始終秉持軟件服務比硬件更重要的理念,通過高質量、精細化的服務來實現差異化優勢。3)日本養老機構和設施的規模都不大,采取“集團化+連鎖化+小型化”經營模式,有助于打造品牌效應并降低經營成本。4)養老產業對餐飲、醫療、老年娛樂等服務的專業化和一體化提供要求較高,日本通過整合各類型的股東資源,分攤經營風險。5)為滿足家人探望需求,養老院選址以交通便利為首要考量。

5 1 2 3 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