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碳排放交易系列報告-中國碳市場揚帆起航(34頁)

內外環境推動,我國碳減排勢在必行。國際:我國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2014 年已超過美國和歐盟總和,且仍處上升中,國際談判中減排壓力亦非常大。國內: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近年持續爆發大面積霧霾,民眾環保意識增強,環境污染問題刻不容緩。

從抵制到擁抱,碳減排政策逐步推進。1988 年以來,我國對碳減排及國際氣候談判態度由懷疑抵制逐步走向認可參與。2009 年我國首次向世界承諾碳減排目標,并于2013 年開始實施碳交易試點。2015 年我國繼續提出“到2030 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 年下降60%-65%”的目標,同時計劃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碳試點穩步運行,統一碳市場或為萬億市場。截至11 月,我國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4653 萬噸,累計成交金額達13.51 億元,均價29.04 元/噸。2014 年,我國碳試點配額總量超12 億噸,試點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量的18%,預計未來全國配額可達60 億噸,其中首批配額30-40 億噸。根據歐盟換手率經驗,未來我國碳市場成交金額或達萬億。

依托碳配額,CCER 市場蓄勢待發。2014 年11 月至今,發改委已備案減排量項目數達82 個,已備案減排量達2100 萬噸,其中風電、水電、沼氣回收項目占比達到83%。根據各試點情況,假設CCER 占配額比例為5%-10%,預計我國CCER 項目每年潛在需求3-6 億噸,以30 元/噸計算,對應90-180 億元。

1 2 3 4

分享到: